【LOGO的選擇】
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
無論選擇哪一個
都不代表未來的事業一定會怎樣
就一個行銷觀點
是要讓消費者有記憶
且能夠聯想的一個圖像
乃至於色彩、形象等等
但在於業主的立場
或許要的是專業度
展現專於此道的職人精神
用以展現技術面
但無論採用哪一個
當消費族群上的不同時
自然會有不一樣的印象記憶
甚至可能單就在餐點味道上
就產生了絕對的回購印象
沒有所謂的對錯
因為在眾多品牌或選擇中
你都只會是其中之一
除非具備某項特質
產生羊群效應
一般接案時
我只會用 LINE 群組來洽談
只有結案後
才會加業主為好友
目的並非在於後續的相關設計
且大多數都不會有
而是為了提供檔案上的需求
但很難想像的紅利
有的業主付款乾脆
下決定也快速
單純就是喜歡那手繪的溫度
且會突然的延伸品牌
同一位業主引來的案子
一個月內四件
其中一個他老婆
另一個是朋友的
每個案子都只花三四小時
沒拖泥帶水過
《文內有報價與作品集,有喜歡再洽詢》
【歡迎創業者直接諮詢】
※多年誠信口碑,價格、作品公開透明※
各位老闆好,我是 Amingo 淡水的全職設計接案
主要以LOGO設計服務為主,可延伸至創業所需設計
全程線上作業,提案迅速、最快一小時即可結案
《線上接案,恕無現場洽談或發包服務》
擅長純手繪、手寫、電腦數位的設計風格
如喜歡風格、價格接受、歡迎洽談
【服務內容】LOGO設計 線上特價 八千元
【其他設計服務】設計接案最低 五千元
((設計企劃同業、非本地、商標蟑螂勿擾))
提供三次提案,每次提案提供三款設計
『最快三小時內提案,三日內可結案』
《委託設計需先支付 50% 訂金》
【姓名團體】 Amingo 平面設計
【聯絡方式】 私訊 https://m.me/huangamingo
建議聯繫時間:每日早上十點至晚上十點
《若無即時回覆,請耐心等候 (任何時間皆可留言)》
【作品參考】請參考以下作品集,喜歡風格再談
作品集未達四分之一的數量,上千文件,多為新作
https://www.behance.net/amingohuang
設計經驗 BLOG,暢談接案感想與趨勢分析
https://amingodesign.wordpress.com/blog/
作品面向多元,不定期更新與創作,歡迎追蹤
※更多資訊可 Google 搜尋『amingo huang』
《佛系接案 不競價 不試稿 假日無休》
感謝社團的提供平台,作品集常態性更新
【效率高不代表簡單】
昨天晚上九點多接到業主委託
然後在十二點前結案
總共不到三小時的時間
比告知第一次提案12點錢更早
這不是甚麼炫耀
而是在談設計圈的通病
那種推、拖、拉的藝術家性格
在這個講求速度的時代
最該被淘汰的
就是拖稿的設計
無論把作品講得多完美
都只是屁話的贅詞
『因為根本就沒有所謂的完美』
即使是個得獎作品
也只代表評審喜愛
並無任何絕對的意義
過去經常以高效率完成工作
但雇主始終認為是工作量少
便要支援其他部門
但當辭職後的下一個設計
往往都變成堆積如山的工作
不斷地重工與積累
效率高不代表隨便
有時候是因為經驗
以及技術上的熟悉度
才有辦法短時間的交付
甚至結案
連續假期客戶都停滯
但我仍在創作
手繪著不同的圖案
然後思考用甚麼名稱
並書寫出較平衡的文字
多數的設計是靠案件累積作品
我習慣靠創作
因為那是種熱愛
【最快被AI消失的設計師】
大部分的設計師
即便是AI的出現
還有許許多多的可能性
只因為AI尚有些缺陷
無法完全取代
頂多可以當草圖構圖來使用
但在某個AI網站上發現
某些圖案已經相當完美
完美到不需要再做太多修飾
甚至是重新做稿
就足以轉印在 T-shirt 上
這些進化的狀態
足以讓某些品牌在製作時
僅需要支付單一款式的授權費
來支付 AI 網站的會員月會
就已經可以衍伸出上千款圖案
然後從中挑選個數十款進行製作
頂多請一個擅長PS修圖的兼職人員
就足以省下十數萬不等的設計授權費
你以為的影響不大
但卻已然蠶食
不知道 接下來剩下幾集
前主管的 Podcast 影片中
談著主流與非主流的定義
卻也不小心地被提及
『以前有個十幾人的 TEAM
裡面有個設計師
常想出一些天馬行空的點子
但在一個需要績效與KPI的公司中
總會覺得過度冒險
事後想想
那才是創造主流的方式』
跟隨主流而行
那只是隨波逐流
非主流才是未來的主流
只要你願意堅持
我的想法雖然悖離市場
但誰會知道現在的主流
也與以前的市場相違
鏡子立體化
拿印刷PS板當模具
表面觸感材質
光柵平面化
一個高職肄業
也當過上市公司工程師
有過一堆荒謬的想法
成功產出一些特殊工藝製程
成功不是財富的多寡
而是在某個時間點
曾經做出改變某人或某件事
影響世界的某一點
留下了某個足跡
【同行應有同行價?】
這裡的『同行』是相關上下游產業
不是吃到飽
當然這是每個產業或老闆的自由
但就一個消費者的立場看
這不就代表著
接案方一定存在某些發包利益
也就是所謂的『回扣文化』
例如室內設計的裝潢費
是否也因此飽含水分
所以某一個年代
大家都會找『熟識的』來做
另一個角度想
這個油水利潤究竟多高?
第一層是消費者
第二層是同行
第三層是月結大戶
三者的訂價差異有多少?
在做汽車業務的那個年代
小至排檔鎖
大至美容保養
最少都是一半的回扣
更別談辦理車貸的銀行回扣
便宜客人六萬的車價
卻還是拿了六萬的貸款佣金
為避免讓業主感覺有中間油水
所以一律不代客發包
也不接同行或行銷公司案
不是嫌錢臭
只是一種心安
【嚇尿美食攝影的 AI】
姑且不論這會不會是業主要的效果
但對於美食或商品攝影者
也是一大衝擊的感受
至少在某種意義上
只需要一點點後製使其更貼近
或者改變一些咒語
但就實際的成品而言
那已經是嚇尿眾人的效果
嘿~各位『專家』們
我知道你可以拍得更好
並不是在否定你的專業
但重點在於
AI 生成幾張圖片
只需要不到一分鐘
無損放大至印刷品質 AI 也能
【愚昧才等 AI 成熟】
不少使用過 AI 的人說
『我感覺目前 AI 很不成熟,等成熟後我再來用』
這種愚昧的心態
似乎在等待著被取代
任一個 AI 相關的生成
都只提供一個安全範圍下的答案
其中都會有一些瑕疵
但卻能以極度快速的方式
提供最基本的樣貌
無論影片、繪圖、文章或是問答
不可能滿分
試著想想
當 AI 滿分了
做出你所需要十全十美的成品來
那公司只需要會操作的人就好
你何必存在?
AI 的缺陷
就在於人們可以從中改善
甚至調整到一種貼近地氣的樣貌
減少了前面步驟上的繁瑣
進而縮短了工作時程
可能是一個構圖上的參考
或者一份簡報的雛型
又或者一篇文章上的架構
剩下的 需要就是人
當 AI 成熟到取代了人
你還有價值嗎?
【AI 將替代許多可能的你我】
或許許多人還在觀望
甚至質疑與抗拒的態度
但不得不說
AI 衍生出了太多的可能性
且功能與技術正在不斷的擴大蔓延
不單只是在繪圖上
也不只是人物的擬真
或者影片的剪輯生成
在於目前我已知的範圍裡
一般的簡報、小說文章、社群文圖、動漫畫、編曲
乃至網頁、程式碼、智能語音客服、3D逆向建模等等
甚至 GPT 都拿過兩所 EMBA 的學位測試
以上說的都還是目前初爆發的階段
而你我都該相信
手機上的APP幾乎每天都在更新
難保這些網站不會獲得更多的資金
用以改善與進化目前的瑕疵
高速進化到取代真人的地步
而你我的未來呢?
即便我已年過半百
我還去學習著如何掌控與運用 AI
就算我可能不會重回職場當上班族
也都學著如何操控使用
餐廳點餐都QR取代了
大量的AI運用也只是遲早
而你的工作生涯還會有多久?
或許你的夢想是不必工作
但至少也得學會如何掌控
而不是連工作都沒得做的窘境
※附圖皆為AI生成,沒幾秒即可產出數張
【你的文案會不會太浮誇?】
或許是因為經營太多社群
收到的留言或者私訊過多
對於那些詐騙的手法
都快要可以背起來了
也因為當過多次小編的緣故
最基本的文案都吸引不了我
反而是那些過年前的舊文案
年後還重複使用的
以及某些浮誇到要死
幾天讓你怎樣的話術
感覺就是另一種詐術
足以白眼翻到後腦勺
如同某些要創業的業主一樣
活像是自己是個財閥
報價出來卻又覺得貴
難怪只能找學生設計
包含人力銀行中的通知信
每個都把福利寫滿滿
結果時薪200當高薪看
醒醒吧
雖然我每個月工作不到半個月
但平均一個案子也不超過三天
八千元是三天內不到五六小時的成果
連續一個月工作 (周休二日)
可以高達上千筆工作量的效率
那該是多少薪水來衡量呢?
不是每個設計
都會有很直接的想法去執行
涉及到的
是關於業主的想法
以及產品的聯想
甚至是店名的命名
因為店名
所以最終用以花形排列的麵團
做了最適合的決定
至於會不會遇到很雷的行業或店名呢?
當然會
且經常性的
即便最後有了定案
但仍不知道
那個設計中可以帶來的效應
設計一直是如此
或許你想用設計來改變世界的美感
但你無法決定
業主會決定怎樣的設計
甚至是最終的使用方式
【這些圖片都是出自 AI 生成】
今天看到一則PO文
一位繪師喊冤
客戶認定他的作品出自 AI
但坦白說
AI 已經到了這個地步
電腦繪師能做的
大概就是想辦法展現自我風格
就像是那不朽的『鄭問』
數位繪師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筆觸
且只有數位檔案
就像是 NFT 一樣
賣不出去也只是張 JPG
對我而言
這些 AI 繪圖很有價值
雖然我是複製別人的咒語
但我採用自己的攝影參照
甚至是手繪成品
透過 AI 有了這些產出
足以讓我參考構圖畫面
現在
就算有人出了一支剪輯影片
或者一張美輪美奐的電繪圖
都可能藉由 AI 產出
但目前好在的是
AI 還無法產出手寫的繁體中文
也很難在於真正的紙本或畫材
頂多也只是畫布上的輸出
只是這個進步的程度
足以畫下2023的科技史
因為對我來說
要去無中生有這樣的構圖與畫面
真的很難很要命
卻只靠咒語與照片
數秒就可以出現
【當AI生成變得更聰明】
以下的作品都是透過AI生成而來
也提供了參照圖
寫下了關鍵語詞 (咒語)
生成出截然不同的圖像
或許你還在抗拒的階段
但這只是單一個AI線上網站的產出而已
目前正數以百計的速度的爆發中
產出的時間平均一次在數秒或三十秒內
即可產出數張不同的作品
甚至微調一點參數值
又會變出不同的樣貌來
完全決定於自身咒語的被理解程度
我知道
絕大多數的人都還在看戲
甚至沒碰過任何的AI網站
更別說以甚麼角度去看待
不只是圖像的後製或生成
乃至是影片、文章、程式碼、音樂等
都有相關的網站可以做到
速度快到一天產生上千個NFT也不是問題
重點在於
人們是否願意去學習AI咒語
即便不願意
以目前的速度而言
相信可能不用幾個月
這些AI足以學習到更符合人們的期望值
取代某些過去必要的職務
最好的例子
就是客服的機器人
早已取代了部分的線上客服
【設計的提案日常】
因為貼文標榜著
『提供三次提案
每次提案三款
修改至滿意為止
線上接案優惠 八千元』
且三小時內可以進行第一次提案
通常大約一小時左右
就已經提供了第一次的三款
三小時就可能做出第二次提案
這個案子只做了兩次提案
原因在於初次提案前
業主對於自己的LOGO沒有任何想法
初次提案後
才告訴我他喜歡我哪些的設計樣式
在有進一步的交集下
順利地從第二次提案中
選擇了希望的設計
並進行修改調整
坊間的設計公司可能會覺得
這個價位會不會太低廉
然在社群的社團中
卻又是高不可攀的價格
換算一下
或許是一張圖平均一千左右不到的價格
但最終業主也只拿到一款設計
至於時間上
下午兩點接案至晚上十二點結案
中間概約六小時以上是等待回覆
無論如何計算都屬高薪
而在於任何任技領域
這提案與結案速度
也屬於高效率的交易
況且還是現金匯款
那怕一個月只有不到十件案
但有的甚至還需延伸設計
遠比辦公室裡的工作
還得經過發想、討論、會議等
更具效率與高收益
『當群體越大,效率往往越低』
且薪水還可能比不上接案
【異想天開的TA】
TA是啥就不解釋了
但看了很多設定TA的『老闆』、『業主』、『主管』們
總是覺得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說甚麼?
社群上的一段PO文
『建材業 目標TA 30-60歲高消費族群』
或許很多人不清楚哪裡有問題
但簡單的說
TA不是你希望這些人看到產品就會買
而是你覺得真正會消費的目標群體
大多數業主在設定產品時就沒考慮過TA
往往是產品來了
要準備行銷
然後才產生了TA
導致供需完全錯亂的狀態
沒有訂單也很正常
在產品開發前
應該就要找出TA來
倘若TA都不正確
那產品的銷售也會受到影響
更何況連TA需要甚麼你都不清楚
30-60歲高消費族群會看建材?
這些大多已經擁有房產的人
又何必去看所謂的建材呢?
即便真的要使用高級建材
那也是透過室內設計師來建議或挑選
甚少有業主本身指定建材的品牌
30-60歲是多大的範圍
光是品味、格調與需求完全不同
如同把電玩族群與動漫族群混在一起的人一樣
當然也會有共同的群體
但說白了 那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族群
就像是競選要找的TA
『有選票的人』
這不是廢話嗎?
幹嘛不找『理念與政策相同』的族群呢?
把知名景點介紹給一個OTAKU
你認為會有多少的『命中率』?
先去了解你希望的TA到底要甚麼吧~~
【因為你拒絕新事物,所以淪為失敗者 (老高)】
『串流直播』像是一堆腦粉才會幹的事
不太可能腦陷於此的年紀
在新年期間嘗試著去理解
做著二十年前相同的聊天室模式在Discord
等著直播的通知
看了之後 (不只一個頻道)
才會發現某(些)人的魅力
然後自己嘗試著當一個不回報的粉
做著那些不可能為其他人做的事
慢慢的
你會理解某些心態
也會看著一場十多萬的抖內秀
明白某些直播主或YT主的心態與感受
當然
這中間還有那些你可以涉足的領域
或是如何深入了解那樣的市場
有人會說
那是小屁孩或某些阿宅才會的腦殘事
但以市場金流或流量論
不得不否認大於許多產業鏈
上萬人看著訊號不佳的狀態跟播
爭相為了直播主盡情享受而抖內
為了些反應而做的豪擲萬金
卻還是很多行銷企劃
用文字或以為的數據在評估或分析
自己腦補了許多的想像
做出不痛不癢的圖文
只是為了某個客戶的流量或轉單率
年前也買了可繪圖的平板
試著從YT或爬文中學習平板繪圖
即便還是喜歡不那麼細膩的手繪手寫感
但也很清楚知道
平板的APP足以取代這些
AI 軟體可以更加的華麗
但無法計算與取代的
是人腦中的衝動與不確定性
無論你做多少的大數據分析
絞盡腦汁的圖文編輯
可能都不如某人的一頻一笑
或一場遊戲中的尖叫聲
聽不懂嗎?
那就試著去當一個腦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