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考職涯歷程時,越來越多人需要思考「轉職」的議題:不論是感覺自己在這個職位上已經無法學習到新的知識,亦或者是感覺目前的職位不再是興趣所在、想嘗試其他工作內容,希望自己的薪資有所成長等等。說到底,「轉職」的想法之所以會萌生,其實都源自於「想要更好」的追求。
在 Cake 職涯講座中,內容涵蓋許多關於轉職的不同切入面。轉職不應該是衝動之下的決定,既然攸關於自身的職涯,那麼仔細思考以下三點,不但可以幫助你評估自己的狀態,也提供了幾個在做出「離職」的決定之前,可以首先嘗試的面向。希望透過這篇文章,將簡單分享一些思考方向分享給大家。
首先,請先好好地問自己「為什麼想要轉職」?是因為在公司有人際相處上的問題嗎?還是希望能夠學到更多知識與專業技能?不同的動機,所要追尋的方向也會略有不同,以人際相處來舉例,你所要思考的是:現在所遭遇的摩擦,是源自於私人恩怨,亦或者是工作性質所導致的?
轉職的想法出現時,到底是因為要「逃離」現在的困境,還是希望「追求」更好的目標呢?當一個人想著「逃離」的時候,往往失去了自己應該要維持的判準,反而可能在轉職之後,讓自己待在更加不吸引人的環境中——而且並不保證那些曾經讓你困擾的問題,就不會再次上演。
對職涯的思考並不是「走一步算一步」,職涯更像是鋪路,要如何安置自己的落腳處,穩穩地往自己的目標邁進,才是真正重要的問題。因此千萬不要被一時的情緒牽著走,好好冷靜下來釐清「為什麼想要轉職」,才能明白根本的問題是什麼,又要選擇什麼方式解決。
許多人決定轉職之後,很快速地做出了辭職的決定,卻遺漏了原本所在的企業,很有可能蘊含了許多資源沒有完全利用。如上一點所言,「轉職」應該要是一個長遠的規劃,因此先別急著遞出辭呈,一方面給自己留點退路,二方面可以先試試新領域的水溫,運氣好的話還能夠累積相關作品,讓「轉職」的過程更加平順。
「轉職」通常有兩種,一種是所用的技術不變,但領域不同的「轉職」:例如從金融業的業務轉職到科技業業務;另一種則是學習新領域的知識:像是希望從業務轉成PM或是行銷。不論是哪種類型,在辭職之前,不妨先慢慢移轉自己工作的內容,試著往自己希望能夠有改變的方向走。這樣在求職時,也更能夠說服面試官自己對於該職位,具有一定程度的知識與熱情。
很多人忽略了轉職所需要的成本並非只是從離職的那刻開始計算而已,轉職的成本除了放棄上一份工作的薪資與找工作所需要花費的時間成本,也必須計入到新的職場環境所必須面對的與新公司的磨合期。若轉職目的是要「改善現在的工作環境/內容」,那麼在原公司內轉,或許也會是一個可行方案。
軟體工程師轉職看這裡!如何翻轉「心累」的宿命,在發展職涯的同時「舒心」過生活?
➡ 從『心累』到『舒心』,軟體工程師的圓夢之地
如果你已經下定決心要轉換工作——不論是工作環境,亦或者是工作的內容,那麼請不要忘記針對該領域的人力市場進行研究。現在的人力市場是否飽和?什麼樣的領域會擁有比較適合你的公司文化?該領域的薪資結構又是什麼樣子?
除了對你想前往的領域進行各項研究,如果打算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那麼開始為自己擬定學習計畫也是必須的。除了在工作上有意識地整理作品集,為自己的履歷加分,也要回顧自己有哪些優勢與劣勢,並維持乃至於加強自己的優勢,同時彌補自己的劣勢。
現在有許多地方提供免費的課程(如 AppWorks School、資策會等等),也有許多只需要小額場地費的講座可以參與。參與這些活動,不只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也有機會在講座中認識不同的人,建立弱連結。在社交平台如 LinkedIn、Facebook 發展的現在,許多職缺資訊其實來自一度、二度甚至更多度的連結(也就是來自你的朋友、或是朋友的朋友⋯⋯),因此趁著活動、課程廣結善緣,說不定能讓你轉職的旅程順利許多。
思考過這三個面向之後,最終我們要尋找自己適合的轉職方案,將職涯中可能面臨的gap縮到最短,除了上述提到的內轉、經由弱連結得知職缺之外,適度的向企業自我推薦,或是放出自己正在考慮轉職的資訊給朋友,讓朋友去推薦相關職缺,都是可行的方法。
這些轉職方案其實大同小異,唯一要考慮的是哪種方式最適合自己。畢竟在面臨轉職這條孤獨的旅程時,最重要的是抱持堅定的決心跟耐心。轉職不是一條輕鬆的道路,我們常常看著別人能夠輕鬆無痛轉職,但誰又知道她在找到新的職位之前,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花了多少心思與努力呢?
期待以上建議能夠提供有轉職想法的人更多思考方向,祝福大家求職順利!
準備好轉職?那麼可以參考:Cake 工作職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