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遠距趨勢分享】遠端工作 4 大心法,帶你認識跨國遠距工作模式

邀請讀者太太分享全球遠距的趨勢發展

本篇文章與讀者太太獨家合作,共同分享全球遠距趨勢與工作模式。

我在 2021 年正式成為完全遠距工作者後,開始研究遠距工作這個主題,除了出版我的第三本書《WFH 也能發展國際職涯:遠距工作者的職場攻略》,專門討論這個議題, 也舉辦了多場講座分享 work from home 的心法。這篇文章集結我對遠距工作的觀察,整理出以下四大重點,希望能讓讀者用最短的時間了解這個不可逆的全球職場趨勢。


一、全球遠距工作現況與遠距工作職涯發展

即使在台灣目前 WFH 還不是主流,但對整個世界來說,遠距工作的人數早已超過非遠距工作者。根據 Owl Labs 的調查顯示,全世界目前只有 44% 的公司不允許任何形式的遠距工作模式, 這表示全球有 56% 的公司都已接受遠距工作模式,而其中更有 16% 的公司採取百分之百完全遠距的工作模式。換句話說, 40% 的公司選擇所謂的混合遠距模式, 也就是說公司雖然有實體辦公室,但允許員工偶爾可以在家工作。

遠距工作模式從 2020 年疫情期間起在西方社會成為顯學,並造成一個很有趣的社會學現象,就是所謂的職場地緣去中心化。意思是指許多原本住在大都會的上班族,突然間變成不需要進公司的居家工作者,這些人意識到既然是在家工作,似乎沒必要住在房價高得驚人的大都市,於是紛紛遷往都會區以外的地區,搬進比以前環境更好、空間更寬敞的房子,這些上班族領著都會區的高薪, 房租或房貸卻只是以前的一半,直接朝財富自由之路邁進了一大步。

而原本不住在都會區的人,也因遠距工作型態受惠,因為他們不需要為了去大公司上班而搬去高物價的城市,他們可以和住在都會區的人一起競爭,只要有能力、有才華,他們一樣可以進入待遇更好的公司,也是離財富自由更近了一步。

同樣的邏輯適用在跨國遠距工作模式, 既然公司與家的距離變成零,意味著跨國公司在招募人才時,只要遵循每個國家的稅務及勞資相關法規,就不必局限於僱用當地人,或是必須為在當地的外國人申請工作簽證的框架,反而能更自由地在全世界的人力資源庫中找到最適合的人才。

對於員工來說,只要語言條件達到一定水準,加上能克服各國時差問題,也能和全世界的人才一起競爭國外公司的職缺,這無疑是為想發展國際職涯的人提供了更多機會。

二、遠距工作的 5 大優缺點

了解了遠距工作的概況與發展性後,我們再來看看它的優缺點。遠距工作的好處多多,簡單歸納以下五點:

01. 更容易兼顧生活與工作

WFH 提供更有彈性的生活方式,大大改善了員工的生活品質,讓員工有最高的自由度可以在兼顧生活、家庭與工作間取得平衡。根據 Owl Labs 的調查,對員工最有吸引力的遠距工作各項好處中,這點榮登冠軍寶座, 而且還蟬聯多年, 始終是所有人選擇成為遠距工作者的最主要原因。對於講究自由與彈性的千禧世代來說,甚至有 69% 的人表示願意用放棄某些福利的方式來換取在家工作的自由。

02. 省去通勤時間

遠距工作不但能省下通勤時間,還可避免被塞在車陣中,這點實在太有吸引力,尤其在高油價時代,零通勤需求的工作更是人見人愛的選擇。不用通勤除了本身就能節省時間,還順便減少了一連串為了出門而作的準備工作,譬如着裝完整確保隨身攜帶了當天需要用到的物品等,這些小事全部加在一起其實也要花上不少時間,如果能省去這些準備工作,早晨時光勢必會更從容。

03. 對工作進度有更高的掌控

遠距工作還有一項美妙的優點,就是員工幾乎可以心無旁騖地自行決定每日的工作進度,包括「何時做」以及「如何做」, 完全能夠做自己時間的主人。而能掌握自己的工作時程表,代表在安排工作時能有更多彈性與主導權,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調規劃工作的順序與時間點,不用拘泥於一些傳統辦公模式的庶務,或遷就其他團隊成員的時間。所以比傳統上班模式更能提高效率。

04. 更容易專注,生產力更高

根據 FlexJobs 的調查,有 75% 的員工表示在家工作能減少分心的機會,不像在傳統的辦公室上班模式下,員工容易被其他同事干擾,專注力或生產力都不如自行在家工作來得高。WFH 讓員工在不被打擾的前提下,能持續維持專注力,生產力自然提高。

05. 實質的經濟效

美國知名科技業求職網站 TECLA 的調查顯示, 每個遠距工作者每年至少能省下約7,000 美金的費用,主要來自交通、育兒,與伙食費的開銷,無形中也算變相加薪。零通勤時代也意味着求職者在找工作時不需要考慮地理因素的限制, 你可以住在房價是國際一線城市一半的地區,透過網路為總部位於國際一線城市的大公司服務,領着跨國企業的薪水,這種實質的經濟效益怎麼能不讓人心動!

當然,凡是都有一體兩面,遠距工作不是完美無缺,還是有以下這些公認的壞處:

1. 缺乏面對面的人際互動與社交機會
2. 可能會產生寂寞感與疏離感, 或是導致員工缺乏向心力
3. 如果在家中沒有特定的工作地點,可能會造成上下班的界限變得模糊
4. 雇主會利用更對科技掌控員工
5. 如果一個家庭內不止一個人在家工作,可能會有空間不足或互相干擾的問題

此外,遠距模式不適用於所有人,尤其是習慣被密切管理的員工,可能會適應不良。在申請遠距工作的職缺時,已有 WFH 經驗者通常比較吃香,因為他們具有能自我管理的經驗,這種能力證明他們能督促自己順利完成任務。其次, 遠距工作需要以大量的書寫作為溝通的基礎,因此員工是否擅長以文字和團隊溝通,就成了僱主最看重的能力之一。

三、4 點跨國遠距工作需要注意事項

除了上述事項,對跨國遠距工作者來說,需要注意的事項又多了許多現實的考量,譬如:

  1. 辦理勞保、健保、勞退等
    
    如果你是該公司在台灣唯一的員工,在公司沒有設立台灣人資部的情況下, 你需要自己辦理勞保、健保、勞退提撥。常見的做法是找間工會投保,投保時請主動聲明要扣勞退,並務必提供真實薪資。
  2. 留意匯率、轉帳手續費
    
    需要留意匯率損失以及國際轉帳手續費,否則談好的薪資和實際領到的會有出入,等於變相減薪。建議不妨在談薪水時直接乘以 1.25,因為雇主原本應該負擔的勞保、健保、勞退提撥、匯損、轉帳手續費等,全部加起來大約是薪資的 25%。為了避免匯差問題,談薪資時請以新臺幣為單位,要求雇主每月薪資先轉成臺幣後再匯款給你,並記得在合約裡面註明轉帳手續費由資方負擔。
  3. 需要提供許多書面文件
    
    依照各國法律規定,簽約時可能會被要求提供各種文件或資訊,譬如美國公司會要求 W-8BEN(預扣稅實際收益者的外籍人士身分證明)與其他表格,以及移民署入出國日期證明。跨國遠距工作要配合兩邊國家的法規,可能造成許多額外的 paperwork,請務必將這個部分的時間成本也考慮進去。
  4. 簽約形式不太一樣
    
    如果跨國遠距工作的是規模較小的新創公司,或還沒有能力在海外設新據點的企業,你可能會被要求簽訂和一般勞動合同稍微不一樣的合約。有可能是以自雇者(Self-employed)或約聘人員(Contractor)的形式和雇主合作,也有可能不是永久合約(permanent contract),而是以一年一約的方式續簽。

四、如何找海外遠距工作機會

看到這裡,讀者是否已經對跨國遠距工作模式躍躍欲試了呢?以下提供五個以遠距工作為訴求的全球求職網站:

  1. arc.dev - 主打資深 Developer 職缺,協助科技業新創或快速發展的科技公司找到合適人選。
  2. We Work Remotely - 全球最大的遠距求職網站之一, 每月有超過 13 萬的用戶。
  3. AngelList - 全球最知名的遠距求職網站之一,包括 Facebook、Uber、Tinder、Medium、Coinbase,與 Crunchbase 等都使用這個平台招募員工。
  4. Remotive - 新創公司的最愛,客戶包括 Buffer、InVision、GitHub 和 Zapier 等科技公司。
  5. Jobspresso - 聚焦在科技行銷和客戶服務等領域的遠距求職網站。

最後,我要祝所有有心透過跨國遠距工作發展國際職涯的讀者求職順利,早日找到適合自己的職缺。

想要聽讀者太太更多的分享,也可以到 Cake Podcast!

讀者太太 Mrs Reader
臺北人,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復旦大學新聞研究所畢業。2011 年移居英國,任職行銷公司客戶經理。著有《大不列顛小怪癖:讀者太太的英國文化驚奇點評》、《讀者太太解鎖跨文化婚姻:從兩個人相愛,到兩個世界相融的 28 個真心建議》、《 #WFH 也能發展國際職涯:遠距工作者的職場攻略》三本著作。

3 Benefits of Subscribing to Cake's Newsletter

  • Bi-weekly newsletter updates
  • Industry trends and skills recommendation
  • Latest job openings and job search information
Newsletter

Resume Builder

Build your resume only in minutes!

More Articles you might be interested in

Latest relevant articles
Career Planning
Mar 6th 2024

DISC 人格測驗是什麼?一解 DISC 測驗,幫助你更了解自己

DISC 人格測驗是許多企業為了快速了解求職者的性格而採用的測驗之一,再利用 DISC 測驗結果進行工作上的內容分配。本篇將會向大家說明 DISC 測驗是什麼,以及企業或個人該如何運用 DISC 測出的人格特質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