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快速發展的醫療科技領域,技術創新和持續的研發投資是推動行業不斷進步的關鍵驅動力,而實現此動力的源頭是始終以患者為先,以員工為本的企業文化理念,賦予醫療行業以深遠影響。
愛德華生命科學(Edwards Lifesciences)充分認識到這一點,不僅在創新研發上不遺餘力,更重視從患者的需求出發,提供最合適的醫療解決方案。這家擁有超過六十年歷史的公司,在全球推動心血管病治療的技術進步,並在多個國家展開臨床試驗,以實證其創新成果的有效性。
正是這種不斷追求卓越的精神和深植人心的使命感,使愛德華生命科學在全球醫療領域中獨樹一幟。
愛德華生命科學是全球結構性心臟病、重症監護及手術監測領域的領導者。 1958 年,愛德華生命科學成立於美國加州爾灣,從 1960 年推出首個作為商品出售的人工心臟瓣膜開始,便始終致力於變革心臟瓣膜技術。
愛德華一直積極推動心臟瓣膜疾病治療的長期進步,歷經 60 多年風雨,公司始終在心臟瓣膜治療領域保持領先地位。目前在全球愛德華生命科學擁有大約超過 2 萬名具有廣泛臨床、技術和企業背景的專業人員,並已將服務擴展到 100 多個國家和地區。
公司堅持「以病患為先」的理念,這不僅體現在每一次業務決策中,也是所有創新活動的基石。此理念驅動愛德華不斷地將大量資源投入研發,以確保技術創新與臨床需求能夠保持同步,進而不斷推動醫療技術的發展邊界。
為了確保每項創新都能在提供堅實的實證基礎的同時,滿足不斷變化的臨床需求,近幾年,愛德華生命科學將年營業額的 17%-18% 投入研發,遠超出業界其它同行企業。這些投資不僅致力於開發新的醫療設備和治療方法,還支持全球範圍內的臨床試驗。
愛德華的創新產品佔年銷售額 95%,都是在市場Top 3 的產品,這些創新產品不僅提高了治療效率,也極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品質。
台灣愛德華自 2000 年成立開始,已致力服務超過 13 萬名重症患者和超過 2,000 名主動脈瓣狹窄患者。
愛德華生命科學台灣總經理任艾克表示:「根據我們市場調研分析,目前台灣只有不到 40% 的主動脈瓣狹窄患者得到診斷,其中只有 3% 接受治療。」因此愛德華的目標是服務更多的主動脈瓣狹窄患者,目標在 2029 年將治療比例提升兩倍,幫助更多台灣民眾治療與預防致命的瓣膜疾病。
「許多人沒有意識到治療心臟瓣膜疾病的急迫需要。很多人拖到病危,才被送進急診室,而屆時心臟可能已經受到不可逆的極大損害,」任艾克表示:「這就是為何我們義無反顧投入創新,並開始呼籲社會希望能提升患者防治與康復的機會。」自2017年起,愛德華開始與台灣美國商會共同舉辦了國際病患創新論壇(International Patient Day),闡明醫療科技創新,並提倡 AI 驅動產品的給付計畫。2023年更為了提升人們對心臟瓣膜疾病的認識,愛德華發起「聽心音找心病」的活動,透過與台灣介入性心血管醫學會聯合協辦的全台義診、與華山基金會合辦關懷老人傾聽心聲公益活動,號召各醫界、藝人、公益團體一起合拍公益影片,藉由社交媒體的拓展,提醒民眾針對這麼危險又容易被忽略的心臟問題!
「很多人擔心自己的心臟時,都會想到冠狀動脈心臟病和心肌梗塞,」任艾克補充說道:「很少有人會考慮到心臟瓣膜。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將主動脈瓣狹窄(HVD)這個例子寫入台灣美國商會的 2023《白皮書》,並且參與世界心臟日活動來提升民眾的意識。」
「以病患為先」的理念讓愛德華生命科學不僅追求商業的成功,更重視作為負責任企業公民的角色。
一個典型例子是 2014 年 7 月 31 日台灣高雄發生的氣爆事故,該事件對當地社區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包括 25 人喪生和超過 300 人受傷。在這種緊急情況下,高雄長庚紀念醫院收治了大量燒傷病患。
愛德華生命科學在接收到訊息後迅速響應,派出三組先進血液動力監測設備運往高雄,並且由一名自願協助的業務代表留在醫院,協助訓練並確保高雄長庚的醫師及醫護人員能孰悉操作這些監測設備。這些裝置關鍵提升了病患輸液復甦效率,預防腎功能衰竭與肺水腫,顯著提高病患的生存率及康復速度。
此外,愛德華生命科學也積極參與教育和培訓活動,提高醫療人員對使用高階醫療技術的熟悉度。例如,愛德華後續邀請高雄長庚負責氣爆傷患救治的主治醫師之一-楊家森醫師在台北的一場外科醫學大會上分享他使用愛德華監測設備在此次氣爆事件的臨床經驗,這不僅加強了醫療專業人員之間的學術交流,也進一步鞏固了愛德華與台灣醫療機構的合作關係。
隨後的 2015 年 6 月 27 日,八仙水上樂園發生易燃色粉引發的粉塵爆炸,造成至少 15 人死亡,另有數百人受傷。三總喬浩禹醫師和其團隊直接採用愛德華生命科學的血液動力監測裝置,成功救治加護病房的 23 名大面積燒傷患者。
這次救援經驗也促使喬浩禹醫師後來發表了血液動力監測裝置的臨床經驗和程序步驟報告,並與愛德華生命科學合作進行內部教育訓練,推廣亞太地區外科醫師在嚴重燒燙傷病例中使用先進的監護設備照護概念。
「我們非常高興看到愛德華團隊將幫助台灣患者的共同目標,視作日常工作中有意義的一部分。 這也很好地提醒我們,我們的員工實踐及體驗至關重要。所以我們必須繼續提供學習成長、發展機會和獎勵系統,以滿足台灣組織不斷增長的需求」總經理任艾克在台灣愛德華公司獲得 2023 年亞洲最佳雇主獎項受訪時表示。愛德華的員工都是充滿愛心的人,他們共同致力於改善所在社區及需要幫助的人的生活。愛德華擁有強大的、以員工為主導的奉獻和志願服務文化,並得到所有領導層的真誠承諾的支持,鼓勵員工每年至少參加一次志工活動並提供在工作日參與慈善活動的機會,例如:透過員工義賣所得款項捐贈給忠義基金會幫助弱勢兒童,贊助基金會裡學齡兒童的兒童節活動、成年後的圓夢攝影展等;也參與台灣公益聯盟組織的老人樂活志工活動、及與華山基金會合作的老人健康與關懷的捐物與志工參與等。
愛德華生命科學深知持續學習與發展是維持競爭力與推動創新的核心,因此特別重視培育學習型組織,支援員工的職業發展與個人成長。因此,愛德華生命科學設立了全面的職業發展平台,包括多元化的培訓課程、職業見習專案以及跨部門的學習機會。
愛德華為員工提供的培訓課程涵蓋超過 60 個不同的主題,從專業技能到軟實力的提升,旨在全方位提高員工的工作效能和適應性。這些課程不僅在實體教室進行,也通過線上平台提供,以滿足全球員工的學習需求,並促進知識的實時更新與共享。
此外,「職業見習專案」作為公司的一項創新人才發展計畫,鼓勵員工從經驗豐富的「師傅」那裡直接學習職位相關的實務技能。這些見習專案通常持續 2 至 6 周,不僅提升了員工的專業技能,也加強了部門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促進了知識的跨界融合。
公司文化鼓勵每位員工發展成為能主動學習並快速適應變化的人才。這一文化不僅激勵員工探索新的職業道路,也強化了他們解決問題和創新的能力。
想加入重視員工發展的愛德華生命科學嗎?
除了學習型組織,愛德華台灣一直以來都致力於塑造多元與包容的工作環境與企業文化,讓每一位員工都能被尊重、有歸屬感,並獲得成長。公司積極促進多元化團隊建設,傾聽員工聲音,定期開展全員工 myVoice Survey,鼓勵開放、平等和坦誠的溝通交流。
同時推行多元性、包容性和歸屬感(DI&B)政策和活動,積極促進員工多元化發展。
全球設立有六大類員工資源團體,以支持不同的多元化領域。愛德華台灣人力資源資深經理張彥菁表示「目前在台灣內部,我們以雙薪父母(Working Parents)、職場女性(Network of Women)2 個團體的活躍度最高,這也是由於目前的員工組成與需求傾向的關係,但我們也持續支持與鼓勵不同團體的活動,以強化多元共融的理念,為員工創造一個支持與成長的良好環境。」但不論是哪個團體類型所辦的午餐會、講座、課程、戶外活動等,大家都是面向台灣全員工邀請,以非常開放坦誠的心態彼此交流與分享,共同塑造彼此理解且凝聚力更強的團隊!
此外,愛德華始終相信,是每一位員工的努力與付出成就著愛德華實踐「患者為先」企業價值觀的每一步。
因為珍視員工的貢獻,企業打造了全方位、多形式的員工認可與激勵機制,包含每年的總裁俱樂部獎、最佳業務夥伴獎、最佳行銷與臨床教育獎、文化價值獎、長期服務獎等,季度的價值之星,及透過內部網路即時獎勵平台的員工獎勵計劃(Heart Award Program),讓不同地區、不同部門、不同職務的員工,都得到全面充分的肯定,共同型塑正向、友好及有愛的工作環境!
愛德華生命科學的企業理念與全球行動深刻體現了其以病患為中心的承諾,從臨床創新到教育投資,每一策略都是為了改善病患的生活。張彥菁表示,「因此我們在徵才時,相較於過去的工作經驗,我們更重視人才特質,其中包含基於使命感追求卓越、勇敢嘗試追求更好及具備熱情追求改變。公司也不斷地致力於打造一個信任且互相支持的工作環境與團隊,讓每位員工可以感受到自己工作的意義。我想這也是我們能夠連續 2 年榮獲亞洲最佳雇主獎的原因之一吧!」
「面試的時候,我會希望找到認同公司理念,且想要改變的人才」任艾克補充說道:「希望員工工作不單為了薪水,還會因為幫助到病人感到振奮。我們不是只有口頭關注病患,更重要的是確保每位員工都有機會傾聽病患故事,進而體會到自己工作的價值!所以我們有機會邀請到高雄氣爆後康復的患者與主治醫師一起來到辦公室和員工聊聊他們的故事,也有每年不同患者故事影片分享,今年還在籌備愛德華台灣首屆患者日,旨在和員工一起慶祝並為康復且恢復生活品質的患者及其家人而開心,不斷實踐我們以患者為中心的企業文化!
這種對卓越的追求與對人才使命感的重視,是愛德華生命科學持續在全球醫療領域領先的關鍵。
在愛德華生命科學找到自己工作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