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泰汽車作為我國汽車業龍頭,深知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不只提供完善的福利與優渥的薪資待遇,同時致力於培育戰鬥力強大的團隊,驅動創新與多角化經營。為了達成人才永續實施輪調制度,鼓勵員工成為跨領域人才,並加速組織溝通、培養未來領導者,並為企業的長期發展奠定基石。
和泰汽車輪調制度行之有年,期待透過輪調,讓同仁學習換位思考,促進內部溝通順暢,在各種任務上獨當一面,培養出全方位的跨領域人才。為了協助員工成長,因此在輪調之前,前置作業將長達二至三個月,主要包含以下流程:
和泰汽車能推行輪調制度多年,除了與晉升制度搭配外,主要憑藉展現公司足夠的支持讓同仁認同輪調制度的用意。
輪調制度意味著挑戰不斷,過程中亦有同仁表達不適應,因此公司提供了對應的資源與協助方案。除了補助英日語課程的學費外,部亦開設許多課程,包括各級人員職能、專業能力、職場力等等,若外部課程與自身業務有高度關聯性,也可運用各單位預算至外部進修,透過各種方式提升自我能力。
全員輪調制度不只讓全公司共享溝通與思考邏輯,也讓同仁間能互相幫助和同理。交接時,各單位會準備完整的 SOP 及交接清冊,降低輪調的人事與訓練成本,同時幫助輪調的員工盡快適應,維持工作品質穩定。若有員工輪調到新單位,其他同仁多樂意提供意見,也幫助自己跳脫原本的思維模式、突破瓶頸。透過想法交流,輪調制度成功加強同仁間的向心力,形成正向循環。
透過輪調制度,公司能觀察同仁面對不同的環境和挑戰的應對方式,若面對全新領域的挑戰,同仁仍可以維持優異表現,代表該名員工是公司值得培育的人才。
對於渴望挑戰自我的同仁來說,輪調制度能幫助他們成為跨領域人才。和泰汽車人才資產運用室的蔡子萱室長認為,所謂的跨領域人才並非單指能力上的多元性,而是自身能正向地面對每個新課題,並從中找到學習的成就感,進而持續精進。這也是推行輪調制度的目的,協助人才有效自我提升,期許每位員工能在不同職位培育不同能力,應用在未來的職涯發展,做為未來晉升的重要考量。
目前,和泰汽車現職經理級以上的主管,幾乎都具備至少 5 個不同單位的輪調經驗。期待員工透過輪調習得更全面的策略制定能力,將過往的輪調經驗融合至新單位,促進跨部門合作,推動企業的長期發展。
和泰汽車之所以堅持推行輪調制度,因為它能賦予人才多重優勢,包括跨部門的專業知識、分析整合能力、多元全面的思維與觀點,以及團隊合作能力。透過輪調制度,同仁不能安逸地待在同一職位上,必須時時做好變換環境的準備,而這也加快同仁適應新團隊的速度,並在公司推動多角化經營時,為企業注入更多創新思維。
蔡子萱室長強調,和泰汽車希望同仁不僅要「做得深」,更要在一遍一遍的輪調學習當中,成為「廣而深」的跨領域人才。在面對各項挑戰時,和泰汽車期許員工能從多元且全面的角度規劃與執行,養成最關鍵的能力「Do Amazing」。
多角化經營意味著企業的進化,不只在於拓展事業版圖,更在於建構自身的生態系。近年和泰汽車積極推動服務轉型,開創如共享服務 iRent 和全新計程車服務 yoxi 等 MaaS(Mobility as a Service)生態系的業務,為了因應年輕世代「一機解決所有需求」的消費習慣,推出電子支付功能和泰 Pay、和泰 Points,以及電商平台 HOTAI 購,成功整合和泰集團的品牌,打造更全面的服務體系。此外,和泰近年推出全新旅遊規劃 APP「去趣」,讓消費者在出發前、行程中、旅遊結束後,都能享受到 iRent 和 yoxi 提供的便捷運輸服務,極大提升整體旅遊體驗。和泰汽車相信,持續改善才能造就公司的多角化,而這也需要跨領域人才的互相合作,激發更多的創新思維。
和泰汽車認為,優秀的人才具備四個面向:知識、經驗、技能與人格特質。跨領域人才必須具備豐富的知識與經驗,面對新環境時亦須運用學習能力、善用職能,並具備穩定、抗壓的人格特質,才能破除各項挑戰。因此,在招募員工時,和泰汽車也同樣注重這些特質。
基於和泰汽車的多角化經營,除了既有的企劃職缺,如:商品企劃、販賣企劃、整合行銷職務外,更隨著 MaaS 的發展,積極尋找具有科技背景的人才,如集團資安策略發展及、風險分析師、和泰會員/Pay 雲端系統工程師、MaaS 數據策略規劃師等等,期待招募具有大數據、資料分析、軟體專案管理能力的人才一同加入和泰汽車。
至於面試,和泰汽車安排「個案分析」,藉此考驗求職者的邏輯思考、表達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若你能展現積極的企圖心與強烈的學習熱情,和泰汽車將會對你留下深刻印象,並認為你符合公司培育人才的目標與願景。
和泰汽車實施輪調制度的重點在於培育人才,不僅對企業發展有正面影響,也為員工自身帶來益處。透過輪調制度,和泰汽車在管理階層成功培養跨領域人才,凝聚企業內部的共識,有效降低溝通成本,達成多角化經營的目標。如果你不甘於待在舒適圈,渴望在不同工作環境中持續磨練,趕快看看和泰汽車的職缺。
和泰汽車職缺搶先看:整合行銷專員、MaaS 數據策略規劃師、法務專案主管、雲端平台架構師、集團資安策略發展及風險分析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