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接案攝影師Rev,在2017年底舉辦「You I She藝術攝影個展」之後,於2018年初成為Wonder Foto Day的參展藝術家,同年也得到拍攝《臺灣 Vougeme》四月號中「怪奇Me時代」與「和傳統的靠感覺攝影不同!我擅長編導式的拍攝方式」的攝影藝術家專訪機會。非專業背景出身的他,採取了什麼樣的面試及履歷策略,讓他開拓人脈,以博取、建立業主的信任?當初又是什麼樣的思維模式與分析,讓他決定轉換跑道,成為一名自由工作者?
自由工作者(Freelancer)是許多專業領域人才與創作者的職涯發展方向,經由Rev的經歷與體悟,這篇訪談或許可以提供嚮往成為自由工作者的讀者更深入的思考方向。
話題的一開始,Rev開宗明義地坦承自己從一開始在大學、碩士讀工業管理,轉換到攝影的選擇上猶豫了很久。
「你今天捨棄的成本絕對不是只是未來,也包括之前所累積的沈沒成本。」
即便開展了屬於自己的一套攝影模式,讓大學時習得的專業成為職涯上的助力,Rev依然認為只有極小比例的專業被成功轉移。如何沿用,並最大化利用自己原本的專業,是他建議所有希望轉換跑道的人謹慎思考的問題。
「給自己一個期限很重要。即使成功除了實力,也帶有運氣的成分,但更多的是對於時間的計算到底精不精確。」
除了藝術家的一面,讀管理出身的Rev也有著非常務實的思維,在評估過後,他為自己下了一個期限:兩年內,他必須在這個領域走出一條路。
Rev以投資比喻,資助他讀大學、研究所的家人就像是股東,而自己就是CEO,必須做出報表,去說服股東他們所投入的成本是有成果跟成效的。他替自己打造了為期兩年的時間規劃,要求每一個時期的自己,達成他設定的小目標。拒絕給自己自我逃避、拖延的空間,Rev成功在期限內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路,他沒有再回頭。
對於在碩士轉換跑道後,才走上攝影這條路的Rev來說,一開始碰到的困難除了自學攝影,也包括「人脈」的稀缺。當同業多有著設計專業的出身,擁有不論是同學亦或者老師的人脈時,Rev所面對的困境,來自於相對缺乏的資源。
即便如此,Rev的第一個案子仍然來自於朋友的邀約。而突破人脈困境的方式,Rev坦言,自己必須出沒在一些場合與聚會,靠著自薦的方式讓別人看到自己的作品。將被動化為主動,雖然是「刻意為之」,卻也帶來人脈的連鎖反應。
「我不太交同行的朋友,因為你沒辦法從同行那裡拿到案子,好的案子一定是由不同專業的人發給你的。」
Rev形容這樣的做法像是從湖泊邁向河流的過程,他選擇去找尋職涯生活的上游與下游,上游的人脈讓他得以接收資訊,才有下游,也就是作品的生產。不孤芳自賞,而去找尋藝術跟商業之間的平衡,是Rev詮釋「溝通」兩個字的方式:當一個創作者只在意藝術,而完全忽略與大眾之間溝通的可能性,那麼作品再好、質量再精,都沒辦法走上自由接案的道路。
自由接案生活的不穩定已經是老生常談,但正因為這樣的不穩定,Rev更強調履歷的重要性。他分析會將案子發給自由工作者的業主,有幾個特性:要求快速、質精的作品,因此隨時備好自己的履歷,才能夠應付並進一步抓緊突如其來的機會。
「今天行銷都是形式,重點是你的產品本身夠不夠好。」
實務上的面試準備,Rev的做法是,將每一次與業主的會面當作一次又一次的面試,在提案或者討論時,除了點出自己的優勢之處,也不要刻意掩蓋自己的弱勢項目,自己所呈現作品是瞞不住那些弱項的,既然如此,坦承才是上策。
Rev同時也會針對每一個業主客製化自己的履歷與目標,所有會議之前,他會去研究業主的需求,並量身打造一套分鏡。揣測業主所需要的內容,並提出自己具體的拍攝計畫,包括可能會需要用到的物品、協助等等。至於作品集的準備,Rev則認為必須重新回到「自我」的層面,作品集不能全都是商業作品,而需要創作者額外挪出時間去拍攝「自己」追求的東西。
Rev稱呼他自己的做法是很「直接」的。他投注大量的時間與心力在作品上,追求的是每一個作品都要能夠完美呈現。當作品的質量夠精,自然能夠得到業主的信任。「我的業主是不挑片的」Rev說,他認為要能夠跟業主建立高強度的信任,是要能夠展現專業,從作品中找到自信與氣魄。
除了常備履歷,且適當地針對不同業主客製化調整之外,Rev更強調面試、提案時給業主的形象。Rev所指的形象不只是「面試」當場所呈現的:服裝、態度等等,也囊括了「個人」做為品牌的展現所呈現出的樣態。因為第一印象甚至可能走在作品之前,而有八成的案子,在「對方主動聯繫」時,就成功了大半。
「外在觀感絕對是必須考慮的要素,有人罵人罵出品牌,也有人選擇內斂,不同的路線會創造不同的業界口碑,而業主在找你之前,就會考量到這一塊。」
換句話說,對Rev而言,履歷並不是「固定」的內容,而是時時刻刻都在創造與更新的。自己選擇了什麼樣的案子,如何在商業作品中依然保有自己的品牌風格,與人來往時持續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Rev做為自由工作者,他所說的履歷,其實就是他的職涯與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