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為了一個目標傾盡全力、嘔心瀝血嗎?你有熬過這個高壓的過程取得成功嗎?還是你找了理由說服自己放棄,轉而尋求舒適圈的慰藉?
如果這樣的心態發生在矽谷阿雅身上,那麼今天我們將會失去一個絕無冷場的精彩職涯故事,一個從台灣的蘋果日報記者,搖身一變為 Facebook 產品經理的故事。
最近阿雅在新書《 追不到夢想就創一個!從台灣記者到臉書電商產品經理的顛覆筆記 》中記錄了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除了書中的精彩內容,Cake 也請阿雅分享更多深入的觀點,包括文組背景如何進入科技業、科技業求職、美國工作與團隊管理等主題。癡人說夢與勇敢追夢的差別在於行動力,如果你有目標卻覺得自己平凡到不行,一起來看看阿雅如何追夢吧!
「最糟的時代,我沒有找到工作,但我創了在美國的第一份工作。」
- p.20〈金融風暴中不靠履歷,我創了一份工作 〉
2008 年,金融風暴襲擊全球經濟,美國失業率超過 10%。那時阿雅剛要從西北大學的行銷碩士畢業,英文差、沒人脈又沒資源。阿雅不像大部分的亞洲同學趕緊回家鄉卡位,而是花了 7 個月的時間,投了 500 封履歷。最後,她利用一本商業計劃「創造」了在美國的第一份工作。
「如果我失敗,我希望是因為我盡了全力還不夠好,而不是我沒有盡全力,因此沒有獲得機會。」
-p.20〈金融風暴中不靠履歷,我創了一份工作 〉
12 年後的現在,肺炎疫情造成了更廣泛嚴重的影響,今年度的畢業生甚至被稱為求職環境最嚴峻的「新冠世代」。
在無前例可循的情況下,阿雅覺得只能什麼都去嘗試看看。如果從反面思考,會發現疫情其實推進了很多產業的發展,包括與電商相關的物流領域、因應企業策略變化所需要的法務和金融、WFH 帶動的軟硬體需求等等,機會不一定變少了,而是需要更仔細地去尋找。
阿雅以自身為例,金融風暴讓她寄出的 500 封履歷無消無息,但她仍然積極聯繫學校教授、西北大學校友,以尋求任何一絲絲有希望的機會。當時平面媒體開始進行數位轉型,剛好結合了她的興趣以及自身所學,而她最想進去的凡斯媒體並沒有開缺。於是阿雅利用了與各方專業人士面談所獲得的第一手產業資訊,為凡斯媒體量身定制了一本商業計劃,打動了執行長 Peggy。
相對於其他曾在大公司實習的同學,阿雅沒有什麼亮眼的經驗可以幫她加分,但是她善用了自己當記者的能力採訪了業界人士,讓自己能與產業更接近,也與理想工作更接近。
開始了在美國的第一份工作後,阿雅一路從媒體、零售到科技業,進入了矽谷頂尖的科技公司 Facebook,作為一位非理工背景的亞洲女性,可以說是非常不易。除了付出許多努力以外,阿雅也分享了她對美國職場的觀察,以及她如何因應這樣的職場文化調整作為、達成目標。
「如果你看過哈利波特,裡面拚命三郎妙麗就是部分矽谷公司員工的寫照,這群人真的是又聰明又努力。」
- p.93〈矽谷工作的挑戰〉
矽谷是科技、新創、夢想等閃亮詞彙的匯集地,但也時有因為高壓導致負面事件的新聞傳出。其實不只在矽谷,比起亞洲講究人情和苦勞,歐美職場普遍重視成果勝過於過程,因此績效好壞所帶來的差別待遇也非常大。
不能說人脈這樣的社會連結沒有幫助,但是比起亞洲職場人情包袱重、有緩解退讓的空間,在美國工作,請先做出成績,再來討論其他事。
「在美國,當你請同事做一件事,常常收到第一個回覆是對方問你『為什麼?』」
- p.96〈矽谷工作的挑戰〉
在亞洲,職場菜鳥通常被動接受命令,遇到問題時直接向主管尋求解答,我們好像對自己的工作沒有太大的話語權,也因此養成了不去追根究底的習慣。
但是,如果我們習慣被一步一步帶領,我們將不會領悟每一步之間的決策邏輯,而當今天沒有辦法使用標準流程解決問題時,就會慌了手腳。因此,在尋找解答前,先問「為什麼?」並試著自己找出答案,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未來你將不會再害怕沒遇過的問題。
「和自己相似的人相處,讓我在異鄉打拚的路走得遠。」
- p.95〈矽谷工作的挑戰〉
不管是留學生或是到海外工作的人,難免都會面臨一個煩惱:「要和台灣人玩在一起,還是應該多花一點時間跟當地人相處?」跟熟悉的人聚會可以讓我們找到歸屬感還有心靈的慰藉,與當地人交流則是能建立人脈,練習語言、熟悉文化,對工作有直接的幫助。
阿雅在美國工作生活十多年,長期活躍於亞洲人的社群,她的心得是「不需要二選一!」因為她覺得自己的「根」在這些群體中,從中得到的支持感幫助她勇於跨出舒適圈,挑戰新的環境、新的群體,然後在新的社群中找到歸屬感,達成一個不必捨棄其一的正向循環。
「我忠於自己的熱情,但我並沒有固守我會的東西,我打開心胸、學新東西,一路發現原來自己也可以做不同領域。」
- p.110 〈知道最糟的情況,就不再畏懼。〉
矽谷是一個非常動態、充滿無限可能的環境。矽谷人也非常 open-minded,大家不會設想「來矽谷一定要變得怎樣」,因此各式各樣的事情都在發生,「人人是怪人,沒有人是怪人」,做什麼事都不會有人評斷你。
因為這樣的氛圍,阿雅也認識很多神奇的同事,像是晚上去酒吧唱歌唱到 Spotify 第三名的 FB 同事、平常低調但是突然請假兩星期去參加選舉的同事。在矽谷,到處都有將「斜槓」視為一種生活方式的人,斜槓不等於創業,也並非因為缺錢才斜槓,而是在工作之外不斷學習、嘗試新的東西,讓自己的人生更加豐富。
「因為無法想像未來,想得到的只有現在立刻失去的事物,難怪怎麼算都不划算。當時我以為,我有興趣的工作只有記者,後來才知道,是因為我懂得太少,才以為自己的選擇很少。」
- p.26〈砍掉重練的勇氣〉
比起台灣人習慣追求保障再做改變(例如能夠申請政府補助才創業),矽谷的氛圍鼓勵大家勇敢嘗試。當然,並非每次嘗試都能獲得成功,在幾個光鮮亮麗的成功故事背後,更多的是失敗的心酸。
回首阿雅的職涯與決定,常會讓人驚呼「好勇敢!」包括她辭去在台灣穩定又有前景的工作、連飛機都還沒搭上就為留學負債了 300 萬、離開光鮮亮麗的 Facebook 工作投身未知的新創等等。
她真的樂觀到無所畏懼嗎?其實阿雅跟你我一樣,會害怕、會迷惘,爬到越高的位置後,也代表捨棄的越多,可是如果不甘於停留在目前的位置,可以怎麼做?
「你上網搜得到的經驗是過去;你動手做,創造的是未來!」
- p.229〈破壞規則是可以的〉
阿雅將近年來流行的「敏捷開發」充分地運用在她的學習旅程中,一開始先做小幅度的嘗試,根據結果優化後,每一次再多走一小步,最後就會熟能生巧。
舉例來說,如果想要學調酒,一開始可以先看 YouTube 影片,買一本入門的書試做看看,真的覺得有興趣的話,再買一本進階的書、上一門專業的課程、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學習進步。
阿雅以自己踏入新創領域的過程為例。一開始她和朋友一起上了免費的線上課程,瞭解了基本概念,後來在不同的課程中認識了同樣目標的朋友,彼此交流後就會懂得越來越多,對於未知的恐懼也會變少。
「我們最害怕的就是未知的未來。動手做,你的未來,就不再是未知。」
- p.63〈沒有挫折可以打敗積極〉
即使是在 Facebook 做到產品經理的阿雅,也都會有害怕的時候。她曾經計畫在 Facebook 中內轉職位,當時她信心滿滿,因為自己早有多年的經驗,又曾被英國 Facebook 挖角。但是當她開始準備後,發現考試的通過率不到 50%,重視細節實戰的考試內容也並非多年來熟悉的領導能力。
阿雅只好硬著頭皮,四處尋找人脈幫她模擬面試,包括 200 位 Facebook 內部的同事、參與的所有社團中有相關背景的人、帶領上百人團隊的前主管等等。同時,她還要兼顧目前身上的工作,披星戴月、簡直是分身乏術。
最後,在兩週內靠著 70 個人的幫忙,阿雅從一剛開始支支吾吾到後來侃侃而談,甚至配合考官自掏腰包飛去西雅圖面試,只為了盡最大的努力。在這個過程中,她太忙著讓自己進步成長,根本沒有空去想失敗這件事。
「我沒有把失敗這件事看得那麼重,我覺得它只是還沒成功而已,不是最終結果,也許還有什麼環節是我可以努力看看的。」
- p.254〈失敗是在練習成功〉
阿雅在書中列舉了幾個失敗的經驗,包括優秀的產品應用在消費者不喜歡的品牌中、厲害的 app 推廣給不需要這麼多功能的消費者、優化但需要更高網速的網頁不受非洲使用者青睞 ... 等等。她另外也以平易近人的學習騎腳踏車為例,來跟我們分享她對於失敗的想法。
我們大多數的人都不會在第一次坐上腳踏車時就成功,跌倒是無可避免的過程,但是每一次的跌倒都代表自己又多學會了一點。因此,失敗不是一個人的身份,只是一種狀態,也是成功前不斷練習的過程。
「在這過程中,並不是那麼有規劃性地一步步往願景走,但大方向上,我有個願景,當有離願景更接近的機會時,我把握當下。」
- p.163〈精確瞄準要找的工作〉
一路從記者到科技公司產品經理,這樣的職涯轉換很大,但是阿雅與我們分享,其實她很少會做太詳細、長期的規劃,而是構想一個願景,然後根據那個願景尋找機會。然而,願景也可能與時俱進。像是碩士剛畢業時她最想進 CNN 的行銷部門,隨著學的東西越來越多,她的願景變成「到頂尖的科技公司帶領團隊做全球產品」。
大部分的時候她專注於當下的目標。舉例來說,在蘋果日報的阿雅只是想要出國開開眼界、從西北大學畢業的阿雅只是想要一份能運用所學的工作、離開媒體業的阿雅只是想要有個更適合應用數位行銷及大數據的地方、想要做全球產品所以加入麥當勞、想要進入科技業所以轉換跑道到 eBay ... 等等。
阿雅沒有走「掛保證」的道路,像是為了成為 PM 而先當工程師、為了成為管理階層而進管顧公司、唸MBA。一路走來,她都是邊做邊學,將自己原本就會的做到最好,然後再積極地學習新的東西,並在這些新的知識中發現新的機會,一步一步接近自己的願景。
「你的缺點就算改進了,跟別人比,你也不可能贏在缺點,但要是能善用優點,你有機會比別人強得多!」
- p.139 〈找到自己的亮點,打磨成強悍的武器〉
台灣的教育以及中小企業多的就業環境,造就我們對於成為「通才」的嚮往。從小到大我們拚命改善自己的缺點,卻沒有多花心思去加強優點,讓優點成為自己獨一無二的優勢。最後,我們變成一個能力平衡卻普通平凡的人,覺得自己沒有說得出口的才能。
然而,缺點再怎麼改進,也很難贏過原本就擅長的人,阿雅舉例,你會去速食店吃垃圾食物順便搭配沙拉,但當你想吃沙拉時,絕對不會選速食店!
因此,與其汲汲營營於改善自己的缺點,倒不如找出自己的優點,將它打造成自己不可取代的亮點。有時優缺點可能因為你所在的環境或職位而定。例如你重視立竿見影的效果,不喜歡繁瑣複雜的程序和溝通,你可能會在大公司過得很辛苦,卻在新創如魚得水。
或者是,你可能是個內向的人,不擅長積極抓住機會,但是你有很強的觀察力,善於發問與傾聽,話少而精所以意見備受重視。你可能會在一個需要社交、陌生開發的職位感到痛苦,卻可以成為為團隊做詳細規劃和分析的最佳角色。
亞洲謙虛的文化讓我們習慣用批判的眼光審視自己,你可以試著用正面的心態轉譯你的缺點,因為缺點的反面,可能是另一個公司、職務、專案、團隊需要的優點。從今天開始,別再執著於分析自己的優缺點,而是想辦法打造自己的「亮點」吧!
「這不是一本教科書,我沒有要你用跟我一樣「拚命三郎」的方法成功,而是幫助你找出自己的優點、做出適合你的決定、踹出你的路。」
-p.7〈希望我能成為你的陌生人〉
訪談最後,阿雅再次跟我們述說她寫這本書的初衷:「我走的路很奇怪,沒有希望大家跟我走一樣的路。」
她並沒有要傳授什麼成功祕技或是絕對有效的 SOP,而是回首自己一個個目標達成的過程,分享她如何思考、如何行動、如何做選擇,有些是根據自己的個性和目標考量,有些是根據職場文化作出調整,沒有絕對成功或絕對失敗的方法,只有最適合自己的。
這是一本成為職場不死鳥的歷險紀錄,也是一本能夠啟發讀者探索自我和生涯的故事分享。你可以在裡面找到一些在職場生存以及越跳越高的方法與原則,更重要的是,你也可以在裡面找到一個未曾想過、卻更接近理想的自己。
更多精彩的故事細節、職場心法與海外求職甘苦談,都可以在《 追不到夢想就創一個!從台灣記者到臉書電商產品經理的顛覆筆記 》一書中看到完整的分享,也歡迎追蹤阿雅的粉絲專頁 矽谷阿雅 Anya Cheng,零時差掌握最新的矽谷科技業動態!
《 追不到夢想就創一個!從台灣記者到臉書電商產品經理的顛覆筆記 》
作者:「矽谷阿雅」鄭雅慈
出版社:高寶書版
出版日期:2020/5/27
作者簡介:
台灣人,現居美國矽谷。原為台灣蘋果日報記者,毅然辭掉工作赴美讀書,一路到矽谷科技公司擔任電子商務app產品長。榮獲十多項美國數位大獎、美國Min雜誌年度最佳行銷人獎提名、Girls in Tech 40歲以下女性科技精英榜、台灣十大傑出青年提名。
阿雅在美國的十幾年工作經驗,讓她有了很多新的視野,經常在臉書「矽谷阿雅」粉專分享在美國的職涯故事、海外求職秘訣、矽谷最新產品管理與行銷知識。在美國西北大學、聖荷西州立大學、喬治亞大學擔任客座講師,受邀在成長行銷座談會、數位分析座談會、手機創新座談會、矽谷頂級新創加速器Plug & Play等美國大型座談會演講,也擔任人工智慧新創公司顧問。在TEDx Talk主講【慌世代-拓荒世代】,吸引台灣各大媒體驚艷報導,並在全台超過20間大專院校與企業巡迴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