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科學夯什麼?一窺 Mastercard 分析顧問、新創 Migo Data Lead 到哈佛 PhD 的精彩職涯!(上)

以往說到資料分析,我們大概都會馬上想到功能強大的 Excel。但是隨著網路與行動裝置的普及,企業能夠更精準即時地收集到每位使用者的資料,數據量因此變得十分龐大、複雜,傳統的基本分析不敷使用,此時就需要資料科學(Data Science)的協助。而這幾年討論度很高的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運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及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下圍棋的 AlphaGo 等等技術,都有資料科學的參與。

加上近年大數據的話題很夯,資料科學成為炙手可熱的專業,企業對資料科學家(Data Scientist)、資料分析師(Date Analyst)等人才的需求增加。在 2020 年,美國市場對於資料科學家的人才需求成長了 37 %、資料工程師則是 33 %,與資料科學相關的人工智能人才需求更是增加了 74 %。各大企業都在搶人才,薪資待遇自然也十分有競爭力。

今天,科技職涯第二季的第二集,我們邀請到了結合顧問與資料分析背景的 David ,來聊聊他在大公司、新創的職涯歷程,以及決定攻讀博士的重大決定!

Podcast 各節摘要

02:00  請 David 分享加入 APT 及 Mastercard 的過程
07:13   APT & Mastercard 重視的人才特質是什麼 ?
12:39   分析顧問的工作內容是什麼?
16:20   在 APT 和 Mastercard 時期,工作最有趣的事情是什麼?
18:06   擔任顧問時最有挑戰性的事情是什麼?
25:50   為什麼會轉換方向加入新創?
30:37  在新創的資料科學家與大公司有什麼不同?

分析顧問, 顧問, PhD, 博士, 大公司, 新創, 職涯, 大數據, 資料科學, 數據科學

對於資料科學一直都有強烈興趣和熱情的 David ,其實曾於兩年前申請 PhD ,卻因緣際會加入了 APT(Applied Predictive Technologies,2015 年被 Mastercard 併購) ,成為了一位分析顧問,開啟意料之外的職涯。今天將要請 David 來跟我們介紹分析顧問的工作挑戰與成長,以及一位資料科學家在大公司與新創的觀察。

1. 分析顧問是什麼?

分析顧問的日常工作包括整理與分析資料、協助客戶定義需要解決的問題、設計如何進行商業上的實驗等。而作為以資料數據為核心的顧問,David 也會幫助客戶建立企業內部的數據文化。在面對本身就有完善資料團隊的客戶,例如金融業,有時甚至要競爭彼此提出的解決方法,教學相長的過程讓人印象深刻。

David 也和我們分享 APT 重視的人才特質,一如傳統的管理顧問像是 McKinsey、BCG,包含「ABCDF」五點。

  • A-Analytical 數據分析能力:對數字的敏感度、能細心計算、能舒服接受大量數字。
  • B-Business Sense 商業敏感度:是否知道進入新市場需要觀察的數據為何、各產業最重視的項目等等。
  • C-Communication 靈活溝通:內外部都需要大量溝通,需要能找到彼此喜歡、有效的溝通方式。
  • D-Drive/Ownership 抗壓力與領導力:是否有將事情做好的動機,去解決客戶2-30年都解決不了的問題。
  • F-Fit 企業文化:以 MasterCard 為例,企業願景為建造一個不需要現金的世界、隨時隨地都可以安全進行每筆交易,所以一定要對支付有興趣。

David 回憶道,他在應徵 APT 時同樣經歷了顧問業為人所知的個案面試。需要在 30 分鐘內建立架構、整理需要的數據,在現有的資料中找出 insight ,最後再模擬向客戶的 CEO 說明一個完整的故事,是非常高壓的面試經驗。

然而,在正式工作中,一個提案往往要數天甚至數週才能產出,顧問的產業經驗也不可能比得過深耕幾十年的客戶。所以,比起提案結果的好壞,過程中思考的邏輯、判斷所需資源以及主導專案進行的能力,才是面試官想要看到的。有心想要進入顧問業的聽眾,也可以經由練習培養解個案的能力。

2. 在 APT、Mastercard 的收穫與挑戰

David 曾經待過有「資料顧問界 McKinsey 」之稱的 APT 、擁有龐大資源的 Mastercard ,與許多不同的產業、國家以及其他辦公室的同事合作。在這過程中,因為彼此之間的文化差異以及產業成熟程度不同,讓他擁有了豐富的視野及溝通經驗。

身為顧問,不僅內部常與資深的同事、主管合作,客戶的窗口也通常是經理、Director 等級的管理階層,而最終也常有機會向客戶的 VP 、SVP 報告。David 分享,可以觀察到企業高層的觀點及溝通方式,對於新鮮人來說是非常有趣難得的經驗。

要獲得這麼豐富的收穫前,必須先克服挑戰性極高的顧問工作。David 在 APT 時曾經最多同時負責 6 個專案,一天的時間可能除了睡覺以外都在工作。因為時間有限,他必須確保自己專注於有意義、有效率、能夠達成目標的項目。

除了資料分析的本業以外,分析顧問也需要注意各種大小細節。例如,不同產業對於數據資安的控管程度不同,分析顧問必須確保每筆資料都有嚴謹的 security check、資料沒有被濫用。客戶可能因為產業、國家而有不同的工作文化,例如中國希望用詞、做法能夠接地氣;菲律賓則是步調相對較慢等等。以上非資料科學專業的細節,卻可能嚴重影響專案進度、客戶滿意度,也是不能忽略的。

分析顧問, 顧問, PhD, 博士, 大公司, 新創, 職涯, 大數據, 資料科學, 數據科學

3. 大公司與新創的資料科學家比較

儘管擁有精彩的經歷,David 卻因為清楚自己更想要做從 0 到 1 、1 到 100 的事情,決定離開資源豐富的 Mastercard、加入新創 Migo。

David 也向我們分享他如何思考這樣的職涯轉換。除了大公司與新創所在的產品生命週期不同以外,比起支付產業,他對於旅遊、娛樂更有興趣。同時,他也因為過往擔任國際志工的經驗,認為娛樂在任何地方都是一個重要的需求,因此他十分認同 Migo 希望能將數位資源傳遞給每個人的理念。

新創重視彈性,除了常常直接面對臨時的狀況、需要即時處理以外,因為不一定是每位成員都曾與資料科學家合作過,所以只要是與數據有關的事都會直接找上 David。在 Migo 的旅程中,他也曾和不同組別的同事協作,有時參與 UX design,協助調查設計和分析;有時擔任像是 Project Manager 的角色,協助行銷團隊梳理想法。

正是因為其他成員不熟悉如何與資料科學家協作,所以 David 建議有興趣在新創擔任相關角色的聽眾,務必要訓練自己有很強的領導力,不只做好自己的事情,而是同時協助同事了解資料科學的好處、價值、無法解決的問題,以及各階段可以應用的內容。

過去在大公司,資料科學家負責分析資料、做報告、建系統。然而在新創的經驗讓他學習到,為有限的資料庫建立模型不一定有意義,也許基本、簡單的功能才是公司需要的。而與顧問工作不同的是,自己再也不只是提供建議的人,而是從提出到執行一條龍,所以要更精準把握時間與資源。

(下集待續!)

走過成熟的大公司與充滿變動的新創,David 並不是選擇比較喜歡的公司類型開始深耕,而是決定要前往哈佛大學攻讀量化行銷的博士學位!你也好奇他如何從科技管理職轉彎踏進學術領域嗎?身為資料科學家為什麼是選擇商學院而不是電腦科學、統計呢?更多關於 David 的職涯甚至是生涯規劃的細膩思考,都在下週的科技職涯 Podcast!

更多人才的精彩分享,敬請鎖定 Cake 的《科技職涯》Podcast!

《科技職涯》是由 Cake 創立的 Podcast 廣播節目,專門邀請在科技、數位和新創領域的工作者來分享職涯趣事及觀點,每週三固定更新,目前可以在 SoundOnSpotify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 上收聽,歡迎追蹤 🎧


如果想知道更多資料科學的技術與應用分享,歡迎到 David 的 大鼻觀點 facebook 粉專看看;如果你想系統化地開始學習資料科學知識,也可以參考 David 在 Hahow 上開的課程 - R語言和商業分析R語言和文字探勘

延伸閱讀:想成為資料科學家?精選 11 門資料科學自學資源、求職管道

訂閱 Cake 人資週報,獲得:
  1. 雙週一篇趨勢新知
  2. 每季一本電子書
  3. 行銷招募的系統化做法

Resume Builder

Build your resume only in minutes!

More Articles you might be interested in

Latest relevant articles
Cover Letter
Aug 2nd 2024

【推薦信範例】如何請老師/自己寫推薦信?4 步驟完美準備大學與研究所推薦信

申請大學或研究所時的推薦信該怎麼準備?該如何請教授或老師寫推薦信,取得師長推薦函?如果老師或教授請你自己寫好推薦信,有推薦信範例或範本可以參考嗎?推薦信又有什麼格式呢? 花個 3 分鐘閱讀這篇文章,釐清關於推薦信和推薦函的疑惑,打造成功獲得入學機會的推薦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