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don’t want to be the next Michael Jordan, I only want to be Kobe Bryant.” — Kobe Bryant
傳奇球星 Kobe Bryant 的逝世雖然帶給全世界的球迷無盡的思念,卻也持續帶給更多人深刻的影響。在 Kobe 的自傳 The Mamba Mentality: How I Play 中,傳達了他對自我的要求:不要成為比不上原作的複製品(lesser version of someone else),而是不斷追求成為最好的你自己(best version of yourself)。
Kobe 的勤奮常為人所稱頌,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象徵其堅韌與永不放棄的「曼巴精神」更是激勵了許多粉絲,包括本週《科技職涯》第二季第 12 集的嘉賓 — Instagram iOS Engineer Jacky。
大學主攻電機專業的 Jacky,靠著 3 個月的自學和積極態度,在毫無相關工作經驗的情況下取得了第一份軟體工程師的 offer — KKBOX。之後,渴望成長與跳脫舒適圈的他又在一年內挑戰了台北、香港、加州與紐約四個不同的地區,從新創 9GAG 到矽谷大型科技公司 Facebook & Instagram。
想知道 Jacky 如何過關斬將嗎?對於自學與轉職、Facebook & Instagram 工作樣貌甚至是 Jacky 由自律追求自由的哲學有興趣的話,推薦本集的《科技職涯》Podcast 給你!
Podcast 各節摘要
02:20 請 Jacky 跟我們分享正在參加的 sofasoda「問問先輩」mentorship program
03:50 Jacky 是如何想要從硬體背景轉職成為轉體工程師的?
05:40 Jacky 是如何自學 iOS 並拿到第一份 offer 的?
09:30 為什麼離開 KKBOX?怎麼加入 Facebook 的?
12:15 矽谷科技公司在乎人才的 CS 基礎嗎?
16:15 Jacky 在 Facebook 負責什麼產品?
17:20 後來 Jacky 是怎麼加入最心儀的 Instagram 的?在 Instagram 負責什麼功能?
19:30 Facebook & Instagram 的開發文化與團隊編制有什麼不同?
22:05 聽說 Facebook 的資深工程師會被要求有 PM 的思維與能力?
25:55 在 Instagram 遇過最大的挑戰?在 Facebook & Instagram 最深刻的學習是什麼?
32:00 請 Jacky 跟我們分享目前的遠距工作與生活
33:40 Jacky 如何快速融入不同城市?台北、香港、加州與紐約的職場文化?
37:20 想與 Jacky 聊聊自律成就自由的生活哲學
41:20 Jacky 目前在台灣的規劃
因為台灣注重硬體產業, Jacky 在大學時主修電機系,卻在畢業時發現相關工作都要研究所的學歷。而在當時,2013 年的美國,軟體工程師不要求碩士文憑,薪水卻是硬體工程師的 2 倍。
後來 Jacky 因緣際會回到台灣,等待服兵役的期間,他在 iTunes University 中的史丹佛大學課程自學了 iOS。然而,相較於本科系出身的求職者,一個自學、轉職的人對於企業來說風險較高,正因如此,Jacky 需要比其他求職者更加積極,他會在投完履歷後主動打電話跟對方聯絡,每次面試時都會帶著自學做的 sample app 展現自己的能力與熱情。
「Fake it till you make it.」Jacky 說自己一直很相信這句話,每份工作一定都有自己原本不會的東西,但是一定要相信自己做得到。先培養相當程度的硬實力,搭配熱忱跟軟實力爭取到了機會,然後再拚命學習讓自己成長進步、相配甚至超越 Title。
很幸運地遇到了給予機會和大量幫助的主管和同事,Jacky 在 KKBOX 開始了第一份軟體工程師的工作。在 KKBOX 度過了充實的兩年後,Jacky 決定轉換工作、踏出舒適圈。一剛開始他到了位於香港的新創 9GAG,但是因為不喜歡香港的生活步調,加上心中其實一直都有前往矽谷探索的目標,他毅然決然地買了單程機票回到美國,參加了 Apple 的 WWDC(Apple Worldwide Developers Conference),開始進行 networking。
擁有破釜沈舟決心的 Jacky 借住在朋友家,大量閱讀自學 CS 的基本概念(例如 Cracking the Coding Interview)、LeetCode 刷題等,盡力補足自己非本科系出身所缺乏的基礎。Jacky 分享,儘管他擁有實戰經驗,但是像 Facebook 這樣的大公司應徵者眾多,面試過程趨向標準化,因此一些最基礎的技能像是 algorithms in data structure、design system 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Jacky 回憶當時先找了很多小型新創公司做面試練習,把最心儀的 Facebook 擺在最後一位,把反覆練習後的熟稔成果呈現給最理想的職缺。除此之外,referrals 在美國求職也非常重要,而剛好當時借住朋友的室友就是 Facebook 的工程師!
喜歡攝影的 Jacky 其實最想做的產品是 Instagram,但是當時剛好沒有職缺,因此他先加入了 Facebook 做 Messenger 一個與新聞相關的產品。時值 2016 年底的美國總統大選,Facebook 上大量的種族議題、假新聞造成輿論沸騰,被指責助長特定風向的傳播並影響選情。在這個時空背景下,Jacky 的團隊被迫解散,鑽研了半年的產品也無疾而終。
然而,Jacky 並沒有因此就放棄,加入 Facebook 後他仍然持續尋找加入 Instagram 的機會、與 Instagram 的主管們接觸並保持聯繫。Messenger News Team 團隊解散的時刻,Instagram 紐約辦公室剛好釋出了一個職缺,Jacky 即時地把握了這個機會,前往同時富含人文與科技的大蘋果 — 紐約。
相信使用者也有觀察到,Facebook App 的功能較多、更新也較快,Instagram 則是相較單純,有許多功能都會先在美國或是主要市場測試一陣子後,才逐步開放。
造成產品有這樣的差異,跟兩邊的開發文化不同有很大的關係。在 Facebook,工程師們百家爭鳴,可以自由開發多種豐富的功能。但是在 Instagram,因為極度重視使用者體驗,功能與介面之間的互動必須經過縝密的設計,要發布新功能較為困難。
Jacky 分享,他也常經歷做很久的 project 最後被砍掉,儘管覺得很可惜,但是完善的使用者體驗讓他更喜歡這樣子的開發文化。也因此,雖然 Jacky 主要負責 Instagram 的 Discovery,但是各組間的合作緊密度非常高,他幾乎接觸過所有功能。
在 Facebook,雖然有 PM 的角色,資深的工程師也常被要求要具備 PM 的思維,除了產出以外,也要具備規劃、評估與溝通協調的能力,能夠與 PM 緊密合作甚至能夠做 PM 做的事。Jacky 分享他們有個績效指標「Direction」,就是用來檢測這位 Senior Engineer 是否具備幫助團隊組織規劃、驅動產品前進及進行決策等等。
他以「Good Click」為例。Good Click 是 Search 功能中的一個指標,根據使用者的互動以及停留時間等,協助評估搜尋結果的優劣。當時大家都有共識想要開發這個項目,而 Jacky 被 PM 指定為 owner。接下來他需要找相關的夥伴討論,包括設計師、後端與介面工程師,一起研擬如何改進 UI、優化搜尋結果等。
有個初步的方向後,Jacky 再去找資料科學家,利用數據判斷每個 projects 各自需要投入多少資源、能獲得多少成果,再去權衡各 projects 的優先順序以及決定負責的夥伴。在整個過程中,比起實際 coding,溝通反而花費了更多的時間,除了硬實力以外,Facebook 的資深工程師同時也累積了滿滿的軟實力。
(1) 5 億活躍用戶的即時回饋
因為用戶量極多,任何的錯誤都會被放大,相反地,每個出色的功能也能夠嘉惠大量的使用者,成就感自然非同凡響。也因為用戶數量極多,數據資料豐富、可以盡情地 A/B Test,有助於產品的優化與決策的進行。
(2) 成功的工程師不只要會 coding
一個產品絕對不只有生產的人重要,隨著資歷增加以及觀察公司內的 role model,Jacky 發現成功的 Software Engineer 絕對不是最會寫 code、產量最高的人,而是能夠將自己的影響力發揮到最大的人。這樣的影響力可能是在各種地方,包括表達自己的想法、組織團隊、分配工作以及與團隊一起成長。
(3) Kill your darlings
這句話是知名作家 Stephen King 的寫作哲學:“Kill your darlings, kill your darlings, even when it breaks your egocentric little scribbler’s heart, kill your darlings.” 意指時刻謹記客觀地審視自己的工作成果,不要捨不得去蕪存菁或是情緒化地面對變化。「Fall in love with the problem, not your solution.」Jacky 以一句饒富意味的話作結。
2016 年對於 Jacky 來說充滿變化,那一年他離開了 KKBOX、前後待過香港加州,最後在年底於紐約落腳。Jacky 說之所以可以快速適應不同的城市,可能是因為自己本來就是很積極在踏出舒適圈的人,在這個過程中他堅持持續參加活動、認識新的人還有 networking,發現其實很多人都很 nice 也很熱心幫忙,這些都有助於他更快融入新生活。
Jacky 覺得加州非常 tech focus,同事們大多自己開車或是坐接駁車上下班,生活較為單調。但是紐約的產業豐富多元,有不同於加州的風格和活力,做事步調更快更有效率,下班後有許多有趣的事情可以做,同事們也很常聚會。
Instagram 現在全體遠距工作,但是本身興趣多元、也嚮往回來台灣生活的 Jacky 其實早在疫情前就想嘗試遠距工作。看似無拘無束,喜歡嘗試新鮮事物的 Jacky 實際上一個很自律的人,像是他為了轉職而自學新技能、為了拿到面試機會而事先做了大量準備、為了加入 Instagram 持續 networking。他也曾仿效偶像 Kobe,堅持了近兩年每天早上 5:30 起床,一直到今年因為遠距工作才改變習慣。
Jacky 相信自律與自由不是相悖的,有自律才能享有成熟的自由。也因此,回到台灣後他也不吝於為自己安排滿滿的行程,像是單車環島、爬玉山、辦讀書會等等,最重要的是,他希望能像當初雇用他的 KKBOX 主管一樣,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給予更多科技人才機會,因此他加入了 sofasoda 的「問問先輩」職場諮詢服務,希望可以幫助更多人求職路上不孤單。
對於 Jacky 的精彩見聞意猶未盡嗎?歡迎到《科技職涯》Podcast 聆聽最完整的分享!如果想要 follow Jacky 的消息或是欣賞他鏡頭下的美景,也歡迎追蹤他的 Medium、LinkedIn、Instagram。
《科技職涯》是由 Cake 創立的 Podcast 廣播節目,專門邀請在科技、數位和新創領域的工作者來分享職涯趣事及觀點,每週三固定更新,目前可以在 Spotify、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 上收聽,歡迎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