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集我們邀請了目前在飛利浦荷蘭總部擔任 Sr. Product Marketing Manager 的 Yvonne,來跟我們分享她一路從金融、美妝到醫療產業的職涯歷程,以及醫療設備器材產業的特別現象和 insights。
下集則是要和 Yvonne 聊聊在歐洲這些年的心酸血淚史,以及在法國、瑞典、丹麥與荷蘭四個國家的生存與生活小撇步。如果此刻的你也很想出國探索不同民情,一起來聽聽本集的《科技職涯》,讓我們跟著 Yvonne 暢遊歐洲!
先看上集了解 Yvonne 的職涯歷程與醫療設備 PM 工作 👉 醫療設備產業的 PM 都在做什麼?從金融、美妝到醫療的職涯旅程 (上)
Podcast 各節摘要
01:00 Yvonne 是在什麼樣的機緣踏上歐洲的呢?
02:00 LBS 帶來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03:30 Yvonne 現在回首當初唸 MBA 的決定,有什麼新的看法嗎?
05:45 Yvonne 當初 MBA 畢業後,怎麼找到第一份工作的?
08:50 Yvonne 的每個職涯轉折背後的考量是什麼?
11:45 為什麼會從醫療檢驗轉換到醫療設備公司?
12:50 Yvonne 覺得「國家」對於求職來說重要嗎?
13:30 在法國、瑞典、丹麥、荷蘭工作各自有什麼優缺點?
16:00 歐洲的 work-life balance 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18:50 心態轉變:很多事情都沒有那麼急
20:20 策略、創意工作很難高工時?
21:40 同為北歐國家,瑞典跟丹麥哪裡很不一樣?
26:55 在歐洲多年後,Yvonne 覺得自己有什麼改變?
29:40 Yvonne 對於職涯的規劃目前有什麼想法?
30:30 歐洲生活緩解了成就焦慮?
32:20 在歐洲最重要的生存法則
上集我們聊到了 Yvonne 因為想要進入醫療產業,諮詢過業界的前輩後,財金系的他決定要補足 MBA 學歷。從小就很喜歡歐洲文化的 Yvonne,選擇了知名而且英文可以暢通無阻的 LBS(London Business School,倫敦商學院)就讀。
MBA 學歷除了給了 Yvonne 在歐洲求職的門票以外,也讓他認識了很多優秀的同學。同學們來自 60 幾個不同國籍、跨越各大洲,也有形形色色的行業,讓 Yvonne 收穫良多。他更開玩笑,因為讀了 MBA,他現在可以聽得懂印度人的口音,覺得不虛此行。
然而,Yvonne 也想分享,他其實不想要塑造「MBA = 成功」這樣的思維,雖然 LBS 的 MBA 學歷確實幫助他在歐洲求職相對容易一些,但也有人唸完書後沒辦法順利留下來,此時 MBA 的投資就會比較可惜;尤其是現在追求海外職涯的做法越來越多,像是公司內轉、數位遊牧等,MBA 絕對不是唯一可行的道路。
如果可以回到當時,Yvonne 會想鼓勵自己繼續念 PhD,因為真正踏入醫療產業後,他發現 PhD 的學歷非常有價值,在歐洲取得 PhD 學歷也相較美國容易。
Yvonne 發現,醫療領域各大公司將總部設在英國的不多,或是需要做英國、愛爾蘭市場,對於他一個亞洲人來說很難競爭,所以 Yvonne 把注意力移到歐陸,希望能夠找到關注全球市場、亞洲市場的工作。
雖然 MBA 學歷對於求職有點幫助,但 Yvonne 當時也是投遍履歷、與校友 networking,也在 LinkedIn 上面聯繫了 Hiring Manager 甚至這個職缺的協作對象,所有可以想見的求職方法都試過了,最後讓他順利在歐洲找到第一份工作的場合,竟然是一場 Trade Show。
每年在德國的杜塞道夫都會有全球最大的醫療器材展 MEDICA,匯集至少五千多家醫療器材廠商。當時 Yvonne 心裡抱持的想法是「總會有公司正在找人吧」,雖然很多廠商得知他的來意後就沒有下文,但 Yvonne 最後卻碰到一家正在找亞洲區業務的法國公司,並當場與 CEO 面試。就這樣,一句法文也不會的 Yvonne,在法國開始了他的歐洲職涯。
在法國的醫檢器材公司,Yvonne 正式踏入非消費品的醫療產業領域,並從他在台灣累積的經驗 — 業務開始做起,從此開始了空中飛人的生活,在亞洲許多國家包括越南、印度、緬甸、尼泊爾、孟加拉、印度、斯里蘭卡、巴基斯坦等等到處出差。
後來決定告別業務工作,除了無法再接受 70% 以上的時間都在出差以外,Yvonne 也體認到了業務工作與他重視的價值之間的落差。「不管產品怎麼樣你就是要賣出去。No matter what it is, you need to sell it anyway. 」
在擔任業務的期間,Yvonne 常常會發現到產品本身的缺陷,但是身為業務的終極目標就是追趕業績,並不會對產品本身帶來任何改變,但是他內心嚮往的是長期的策略規劃、優化產品並實際解決使用者所遇到的問題,所以在 2018 年,Yvonne 決定轉職投入 Product Marketing 的工作。
近期轉職到飛利浦、從醫療檢驗到醫療設備,除了學習到不同面向的知識、換了不同的 stakeholders 以外,飛利浦積極發展的 AI、Digital Health、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等技術和領域,也是 Yvonne 未來想要發展的方向;他目前也積極參與歐洲台灣生技協會的事務,期待日後能夠成為歐洲與台灣之間的交流橋樑。
有策略的 Work-life Balance
歐洲人確實講究 work-life balance,歐洲人相信良好的生活品質可以提升工作效率,而長期的加班會對生活品質有不好的影響;但 Yvonne 補充,他們也不是完全不加班,遇到真的重要且緊急的事仍然會加班處理。
Yvonne 分享他在瑞典時的老闆曾跟他說「工作就是要 being smart」,歐洲人會為了爭取足夠的休息時間,上班時間非常精實、效率很高。Yvonne 在台灣的經驗則是發現,不管忙不忙,大家都會到一個時間點才下班,比如說等老闆下班才敢走,既然無法事情做完就離開,那上班時就會容易聊天、上網等,比較沒那麼緊湊。
歐洲人有多重視休息?Yvonne 在法國工作時,老闆曾經很著急地跟他說,員工是否有放假是很重要的 KPI 之一;而且根據法國法律規定,一定要休兩個禮拜的暑假,所以催促 Yvonne 趕快休假。
除了重視生活品質的價值觀以外,Yvonne 也觀察到,可能也跟工作內容有關。如果是從事策略、創意為主的工作,客觀來說也很難做很久,大概 6-8 小時就會覺得腦力耗竭。Yvonne 笑說,就像是小時候寫國語作業,只是重複寫圈詞的話可以寫很久,但是寫數學作業常常一下就累了。
不同區域與國家的歐洲工作文化
身為熟悉亞洲嚴謹、快速步調文化的人,Yvonne 在歐洲求職時還是會盡量找節奏較為相近的西北歐國家。Yvonne 笑著強調,法國真的是去玩、養老就好,他個人不能接受法國相對沒有那麼嚴謹的做事方式;至於東歐,因為語言的關係,可能比西北歐更難融入,所以他也暫時不考慮。
在 Yvonne 曾經工作的四個國家中,瑞典與丹麥非常講究長期的規劃、照本宣科工作,所以彈性比較少。而這兩個北歐國家讓 Yvonne 很欣賞的是對於平等平權的重視,比如說他在瑞典、丹麥遇到的 R&D 都有超過一半的女性,跟男性主導的常態很不一樣,升遷上性別帶來的限制也少很多。
此外,瑞典跟丹麥「從搖籃到墳墓」完善的社會福利也讓 Yvonne 驚嘆,像是長達一年的產假。當然,背後代表的就是高額的稅率。
北歐的日本人 & 北歐的拉丁美洲人
不過,可能因為北歐國家常常被綁在一起討論,導致許多人對於每個國家的印象都是一致的。不過,生活過瑞典、丹麥兩個國家的 Yvonne 並不認同,他就曾在自己的方格子專欄裡面寫到:「我常常說瑞典、丹麥這兩個國家還是很不一樣,就跟台灣、日本還是很不一樣的,不要籠統化北歐。」
Yvonne 觀察到,瑞典人講話很不直接也很安靜,有「北歐的日本人之稱」,發問時也很迂迴。Yvonne 舉例,公司每年都會更新行銷素材,流程上 MarCom 必須要取得身為 PM 的 Yvonne 的簽名,對方的問句是:“It will be really good if you can sign here.” Yvonne 當下覺得很有趣,就開玩笑問對方如果他不簽怎麼辦,身為瑞典人的 MarCom 同事愣了一下,回他:“You will still be good.”
除了說話迂迴以外,瑞典人也傾向不在團提中直接表達個人意見。Yvoone 得用亞洲人的心態去跟他們應對,比方說會議中若是一片安靜,通常代表不同意,此時他就需要私底下各個擊破,才能獲得真實的回饋。
北歐人給人的印象常常是比較冷漠、重視個人空間,Yvonne 覺得瑞典人更是「冰凍」的程度,比如說在走廊上遇到,對方真的會把自己當成空氣、連眼神接觸都不會有。所以疫情間大家不斷呼籲社交距離時,Yvonne 也常跟朋友開玩笑,平常與人的距離至少要保持兩公尺的瑞典人,根本不用練習這件事。
「我那時候從瑞典搬到丹麥的時候,我覺得丹麥人好熱情欸。」Yvonne 笑說,至少他在超市的時候,丹麥的收銀員會跟他聊一兩句話,同事在走廊上相遇也會至少點頭或是 eye contact。
除此之外,丹麥人還有個特色是講話非常直接,甚至直接到有點不禮貌,加上相對熱情的性格,丹麥人便有「北歐的拉丁美洲人」之稱。
⭐️ Yvonne 在歐洲的 3 個生存法則
回首在歐洲多年來的改變,Yvonne 最有感的是個性變得相對平穩,「沒有什麼事有這麼 urgent。」網購一天內送到跟三四天後送到,好像只是心情上的差別;就算商店通常都在八點半打烊、沒有台灣那麼方便,只要做好計畫,也還是能夠順利購物、買到需要的東西。
現在的 Yvonne 回到台灣甚至還會有 reverse culture shock,像是一天內就送到的網購,或是對方會因為沒辦法當天給他東西就感到不好意思,都會讓 Yvonne 驚訝,自己已經變成歐洲的步調在生活。
除了速度的改變,Yvonne 也感覺自己比以前有更大的包容性。在歐洲這些年認識了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很多人的母語都不是英文,溝通上一定會有落差,所以 Yvonne 也逐漸學會去聆聽對方的心、觀察對方的行爲,而不是執著於對說出來的話,遇到衝突時也不會太針對個人去計較。
「人生很短,你應該要做你真的想做的事。」
除了個性,歐洲生活也潛移默化影響了 Yvonne 的價值觀。歐洲人相對個人主義的特質,讓 Yvonne 更積極去思考自己活得快不快樂、自己到底是誰、想要什麼,相比以前為成就焦慮所困,現在的 Yvonne 更誠實傾聽自己的聲音。商管背景的他,確立了想要追求的目標和喜歡的事情後,每天花很多時間學習物理、化學等專業知識,也樂此不疲。
Chris Hadfield
Yvonne 的推薦原因 📝
作者是退休太空人,書中描寫他如何一步步實踐他九歲就立下的夢想。讀來非常激勵人心!是我一讀再讀的書。
Susan Cain
Yvonne 的推薦原因 📝
內向者必讀!身為內向者的我,作者提供好方法讓我在繁忙的世界中仍保持自身的力量。
Jared Diamond
Yvonne 的推薦原因 📝
高中第一次閱讀此書,之後陸陸續續也讀了好幾遍。此書解析人類歷史層面充滿了魅力。其中書中提到演化生物學非常精采。
《科技職涯》是由 Cake 製作的 Podcast 廣播節目,專門邀請在科技、數位等不同領域的工作者來分享職涯趣事及觀點,目前可以在 KKBOX、SoundOn、Spotify、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MixerBox 上收聽,歡迎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