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長的過程中,學校教育塑造了大部分的人對於很多知識的認知。我們在課堂上學習到一個新的領域,面對未知的探索與高深的學問,第一次的接觸對於是否能夠燃起興趣,便格外地重要。
在《科技職涯》第三季的第 7 集中,我們邀請到了程式語言教育機構 stanCode 的創辦人 Jerry,來跟我們分享他在史丹佛大學跟程式語言開始的不解之緣,以及他如何把這段深刻的經驗應用在他的創業過程中。
Jerry 畢業於交通大學材料系學士與史丹佛材料系碩士。當初準備出國唸書時,Jerry 一舉獲得了數間美國名校的錄取,後來也在史丹佛的實驗室取得優秀的研究結果、甚至獲得畢業生獎項的殊榮。作為一位在材料領域擁有扎實基礎與背景的碩士畢業生,Jerry 為何走上了程式語言教育的道路、選擇回台灣創業呢?
如果你也想知道史丹佛的校風如何影響 Jerry 的職涯選擇,以及他在台美兩地觀察到的不同文化生態,推薦你本集的《科技職涯》!
Podcast 各節摘要
02:10 史丹佛的一堂課如何改變了 Jerry 的職涯選擇?
04:30 Jerry 踏入程式語言領域的契機
08:00 程式語言課程對於 Jerry 的材料背景有什麼幫助?
08:55 史丹佛畢業後決定回台灣創業,Jerry 身邊的親友有什麼樣的反應?
11:30 材料背景在美國的就業技巧
12:10 stanCode 創業初期的質疑聲音
14:15 想請 Jerry 分享一下自己的成長背景
16:50 Jerry 在史丹佛求學最深刻的體悟?
19:55 史丹佛以人為本的風氣與鼓勵的 Leadership 文化
22:40 在史丹佛求學最珍貴的經驗是什麼?
25:50 Jerry 創立 stanCode 兩年來的心得
26:50 stanCode 的學生都是為了想要當軟體工程師而來的嗎?
29:25 不同程式語言之間的轉換
30:50 創業的辛酸血淚史與不吝付出的正向回饋
交大材料系畢業後、到美國攻讀碩士也鎖定材料系的 Jerry,在台灣時就曾經接觸過程式語言,但他自認完全不擅長,甚至曾開玩笑「這輩子再也不要碰程式」。然而,2017 年開始在史丹佛求學的他,明顯感受到當時矽谷對於程式語言和 AI 的熱衷,史丹佛熱門課程 Machine Learning 的修課人數甚至超過 1,000 人,授課老師,也就是 AI 大神 Andrew Ng 還因此發了一篇推特。
儘管 Jerry 很好奇 AI 是什麼,但是在程式語言碰過一鼻子灰的他打消了學習 AI 的念頭。幸好後來他的學長強烈推薦了史丹佛的程式入門課 CS106A,Jerry 決定再給 coding 一次機會,從此他的求學過程、甚至職涯都有了 180 度的大轉變。
除了學習到知識,這堂課帶給 Jerry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收穫 - 學習的熱情。不管是教學方式、教材與題目設計都充滿巧思,Jerry 對於這堂課充滿熱忱,就算每份作業耗時超過 10 小時也甘之如飴。即便在考試的壓力之下,有趣、有創意的題目也都讓他愛不釋手,這些轉折開始促使 Jerry 思考:同樣都是 coding,為什麼在台灣跟在美國的經驗差這麼多?
完成 CS106A 後,Jerry 繼續選修了進階的 CS106B,還有大學部所有的電腦科學課程 CS107、CS110。史丹佛完全不會干涉學生的選課自由,也沒有修課人數的上限,經歷過這幾堂,Jerry 感覺到自己彷彿拿了一個 CS 的學士學位。
接著,他繼續探索自己好奇的 AI 領域,並搭配本身的材料專業,又修習了 CS221、CS229A、CS230、CS231N 等課程,將 AI 與材料研究做結合。後來他加入了電池實驗室,與當時的 mentor Peter 一起研究電池跟 AI 的共同應用,成為當時史丹佛在該領域的第一個研究,也發表了很多學術論文。
說起在史丹佛求學過程中最深刻的體悟,Jerry 立刻想到的是一群優秀卻謙虛的同學。他記得有次的作業討論中有來自印度、中國、加拿大等國家的學生,大家開玩笑其中一個從 MIT 畢業、來史丹佛唸博士的同學是整組的支柱,這位同學卻回說自己也很常需要大家的幫忙、自己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在史丹佛,每個親和認真的人背後,都可能有讓人驚嘆的亮麗成就,讓 Jerry 不禁感嘆,最頂尖優秀的人反而是最謙虛的。除了同學們都很熱心、相處融洽、認真上課做事,老師們非常用心教學,學校也會精心規劃各種幫助學生紓壓和建立歸屬感的活動,因為他們相信歸屬感可以提升學生的課業和研究表現,這就跟史丹佛鼓勵的領導風格有關。
有趣的是,儘管老師和同學都是擁有相似特質、支持相近理念的人,史丹佛卻同時網羅了來自世界各地、不同人種的學生,讓不同的文化背景為學術研究激盪出火花。Jerry 的教授也曾跟他說,越好的期刊論文背後通常都是越豐富的跨領域合作。
Jerry 說道自己還在台灣的時候,對於「領導」的想像是由一個非常優秀、自己就可以完成所有事項的人去帶領一個團體,也就是所謂的「英雄式領導」。但是在史丹佛,他看到的優秀領導者是擁有「讓人想要跟他一起合作」的特質。比起讓少數人很強,史丹佛鼓勵的是讓一群人一起變強。
而實際讓 Jerry 深刻感受這個領導特質的人,是他在實驗室的 mentor Peter。當時 Jerry 在研究上遇到挫折,已經開始考慮放棄學業、回台灣創業,彼時的 Peter 已經是博士五年級的學生,正是準備要畢業最忙碌、壓力最大的時候。然而,當他得知了 Jerry 的瓶頸,便立刻放下自己手邊所有的研究,開始幫 Jerry 想題目、彙整所有可用的資源,把 Jerry 的事情擺在第一個優先順序。
怎麼樣當一個好的主管或領導人?Jerry 從 Peter 身上得到的答案是「帶人帶心」。他也分享曾有一位在 Facebook 工作的朋友,因為主管非常用心地帶自己、甚至會相約慢跑關心工作以外的生活,讓他的朋友感受到自己跟這位主管、這間公司的密切連結,所以自然而然就會願意為工作付出全力,「這才是真正的 Leadership。」Jerry 說道。
在 Jerry 的畢業典禮時,史丹佛的校長在致詞中提到:不管是哪個領域,都要從 humanity 出發去思考每個問題。這種「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史丹佛校園處處可見,Jerry 深受著「做教育應該把人排第一」這樣的文化薰陶。從對於 coding 不抱期望到能夠深入研究,甚至在學術領域嶄露頭角,Jerry 在台美兩地感受到的學習氛圍和教育理念完全不同。團體的正向氛圍有多麽重要?他自己就是一個最好的教材,他也因而有了創業的念頭,想要幫助那些跟曾經的他同樣有負面經驗的人。
擁有材料系學士、碩士背景的 Jerry,評估自己在史丹佛畢業後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一是根據自己所學,為了在美國求職繼續攻讀博士;二是實踐自己的理念、回台灣創業。
是什麼原因讓他下定決心創業的呢?Jerry 回憶某天他在史丹佛的宿舍突然看到台灣的教育部新聞,宣布程式語言將成為小學的必修課程,他推測未來在程式語言教育這一塊將會有人才缺口。另一方面,他想起了曾經以為和 coding 無緣的自己,希望未來莘莘學子不會像他一樣被碾壓學習的樂趣。加上先行者優勢等等的考量,都讓他逐步確定了創業的計畫。
具備材料系的學歷,卻選擇創業做程式語言的教育,一路上遇過的疑問當然不少。Jerry 身邊的人包括父母、朋友都還蠻支持,雖然感到意外,但仍鼓勵他勇於嘗試。大部分的質疑聲音來自外界,諸如為什麼會有人想要上實體課?為什麼要上學校體制外的課程?不是 CS 出身怎麼教 coding?
其實很多質疑的論點,另一面都反映出程式語言教育目前遇到的痛點。比如說,沒有正規的 CS 背景,就不能做程式語言相關的工作嗎?Jerry 自己其實也曾質疑過。然而,Facebook 創辦人Mark Zuckerberg 曾說過,非本科系的人往往可以看到更多 insights。就像是 Jerry 以前從來沒有想過可以把材料跟程式做結合,在他更了解 coding 之後,就會知道程式語言其實每個領域都可以用到。他希望大家都可以認識這個技能,而不再認為只有軟體工程師才需要學會。
Jerry 比喻學習不同的程式語言就像是學習英文的不同口音。先選擇一個口音紮實地學好英文,之後要學習新的口音只要多聽、多練就可以很快熟悉。程式語言也是一樣的,先用一個程式語言去了解 coding 的全貌、建立穩固的基礎,日後想要轉換語言就會很快,Jerry 自己在史丹佛時就從 Java、C++、C 到 Python,共轉換了四種語言。
而 stanCode 的課程就是利用 Python 為工具,介紹所有語言的共同特色。stanCode 的學生有完全無基礎的、也有像 Jerry 一樣接觸過但是不喜歡的,大部分的人都是抱持著好奇的心態姑且一試,後來卻都有意想不到的成果。如同 Jerry 自己的職涯歷程,他並不認為學習程式語言就一定要當軟體工程師,他的學生也都走出了各自豐富的道路。
有學生攻讀化工博士班,在艱難的高分子課程中發現了 stanCode 曾經出過類似的題目。因為擁有程式語言的基礎,這位學生只需要專攻理解已經很難的高分子理論,而不用像班上其他同學一樣在化工跟 coding 兩邊苦苦掙扎,他後來也拿到了很優異的成績。當然,也不乏本身背景完全無關、上完 stanCode 課程後轉職為軟體工程師的學生。同時,打開 stanCode 的網頁,可以看到課程助教們自己就有各式各樣的背景跟專業,可見學習 coding 運用的範圍之廣。
學生的人生巨大改變,就如同 Jerry 自己的經歷。他認為教育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輩子,就算無意當軟體工程師,也可以將 coding 結合本身的專業、走出一條新的路。
史丹佛對於 Jerry 的影響很大,他形容史丹佛對他來說就像是霍格華茲一樣是個奇幻的地方,改變了很多原先的想法跟觀念。比如說前面提到的 mentor Peter。在 Peter 的協助下,Jerry 順利完成了研究。而 Peter 把這份不錯的研究結果放到自己的博士班口試中,最後甚至幫助他提早畢業。
這種身為 Giver 的正向循環一直被 Jerry 謹記著。他回想 stanCode 剛剛創立的時候,招收學生不太容易、也需要面對很多人的質疑,但是他並沒有因此放棄付出。當時他無償回去交大支援計算機概論的課程,擔任 TA 大班授課、一個人改 4-50 份的考卷、作業還有出題目。課程結束後,因為這個授課經驗和留學背景,Jerry 立刻被幾家知名的留學相關補習班邀請分享、推廣程式語言學習,從此打開了他的知名度,也解決了 stanCode 初期的困難。
Jerry 一直都相信一群人走得更遠。所以在 stanCode 中,他注重群體的一同成長,受到這樣氛圍的鼓舞,有不少學生在課程完畢後仍然持續留下來擔任助教。慢慢地,Jerry 將他在史丹佛學到的理念跟作法應用在 stanCode 中,希望 stanCode 的學生也能跟他一起體驗霍格華茲般的魅力。
《科技職涯》是由 Cake 創立的 Podcast 廣播節目,專門邀請在科技、數位和新創領域的工作者來分享職涯趣事及觀點,每週三固定更新,目前可以在 KKBOX、SoundOn、Spotify、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 上收聽,歡迎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