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後帶起的「大離職潮」現象後,對未來經濟狀況不明朗、通膨快速與大規模裁員等問題,讓 2022 年開始員工之間出現一波「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的職場新概念,帶動全球熱議。究竟安靜離職是什麼、讓員工有什麼表現?與此相對應的「安靜招聘」、「安靜開除」等新概念,又是雇主端對員工「安靜離職」的回應方式嗎?
假如員工處在安靜離職的狀態,經常會有以下 5 個主要表現:
雖然不積極、沒有事業心、喜歡安穩的人本來就存在,但有些人是進入公司後對環境感到不滿才選擇安靜離職,若因此選擇安靜離職的員工比例變高,勢必會對公司團隊造成士氣低迷、人才流動率高等負面影響,是公司制度與工作環境可能出現問題的一大警訊。
員工敬業度一般會體現在對工作的參與度、承諾和熱情上,最終影響工作品質和績效。不過,安靜離職的員工雖然不再積極地在乎工作結果與成就,卻不等於會直接反應在員工敬業度(Employee Engagement)上,許多員工會選擇剛好符合「敬業」的最低條件,因此很難直接定義安靜離職者就是「不敬業」。
從普遍現象來看,多數員工的敬業度除了受基本薪資影響之外,認同公司文化、工作獲得認可與否等原因占了非常高的比例,因此雇主若想逆轉安靜離職,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如果雇主想要儘可能扭轉安靜離職,建議可評估採取以下 4 種措施:
不僅員工會抱持著「安靜離職」的消極心態,屬於雇主的「安靜開除」(Quiet Firing)一詞,也隨著安靜離職的概念被建立而被延伸出來。
「安靜開除」是雇主刻意讓員工不好過並使其受挫,讓員工不再感覺到工作環境的舒適而主動想離開。
雇主在安靜開除的常見作法如:增加大幅度的工作量、交派不重要的任務或把職位架空、無視升遷或加薪規則或需求、提出模糊不明確的績效基準、把辦公座位換到不舒適的地點等。
此外,雇主也可以採行「安靜招聘」(Quiet Hiring),意思是公司面對人才缺口時,選擇不招募新的員工,而是調整既有員工的職務內容來填補缺口,或是用外包的方式短期應對。
透過安靜招聘,公司就能在不雇用新員工的前提下完成業務,雖然讓原有的人才有機會嘗試新職務與挑戰,但若變相成為一人多工卻沒有相應加給,也可能讓員工感覺到被剝削。
無論是安靜離職、安靜開除還是安靜招聘,實際上早已可見於職場中,只是在近年的職場環境快速變遷下,更容易被放到檯面上討論,而這些議題也促使我們去重視員工與雇主之間的思考落差。
雖然這些議題看似對雙方來說像零和遊戲,對其中一方有利,另一方便會被剝削,但也並非完全如此。員工可以透過安靜招聘來獲得更高的學習新技能、公司也能善用安靜離職來觀察組織風氣,只要勇於改變與換位思考,就能一起打造更友善的就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