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check(資歷查核)是面試求職時常見的環節,雖然並不是每一個企業都會對求職者進行 Reference check,然而也因為如此讓許多求職者忽略其重要性、或不知道如何準備 Reference check 。以下將告訴你 Reference check 是什麼,並簡述 Reference check 流程、提供常見的 Reference check 問題與範例,讓資歷查核成為求職過程中的加分項目!
Reference check 中文稱作「資歷查核」,通常出現在篩選完履歷、結束面試後,為面試環節的最後一關;企業會要求求職者提供過去公司老闆、同事、客戶等聯絡資訊,詢問他們關於求職者過去的工作能力、處世態度等問題,在面試完後進行簡易的評估,作為錄取前的最後一道把關。
通常,企業傾向對位階較高的求職者進行 Reference check ,如:中高階幹部、主管職等,或是財務人員、特助等工作也會做相關的資歷查核。此外,某些大型企業如科技業龍頭台積電也會進行資歷查核,並依照資歷查核結果進行後續評估或寄發感謝信。
雖然有些人認為資歷查核彷彿在做身家背景調查、擔心被窺探隱私,然而企業進行 Reference check 的目的並不是要打探求職者的秘密,而是希望在錄取前更確定求職者在求職過程中沒有欺瞞或謊報,並更深入了解求職者的工作狀況和人格特質,以確定求職者所述都是事實、招募到適合的人才;而求職者也能利用這個機會,將資歷查核對象作為求職時的「推薦人」,增加企業對你的正面印象、提高錄取機會。
或許不少求職者對於 Reference check 持有保留態度,或不禁懷疑 Reference check 真的合法嗎?其實,站在法律的角度上來看,根據《個資法》的規定,只要企業有徵得求職者的同意、告知 Reference check 的目的,且問題不涉及個人生活隱私、範圍僅限工作相關,如:工作表現、學經歷背景、他人評價等,並符合合理性與正當性原則,那麼進行 Reference check 是沒有法律問題的。
然而,若拒絕 Reference check 對求職者會有什麼影響嗎?一般來說,企業不會對求職者懷著惡意進行 Reference check ,反言之,是因為企業在進行履歷與面試篩選過後,對求職者有興趣才會進行資歷查核;因此,雖然求職者絕對有權拒絕企業的 Reference check ,但強烈建議若沒有特殊原因,請求職者盡量接受 Reference check ,並在離職前或面試前就準備好資歷查核對象的名單。
求職者可以視 Reference check 為推薦自我的機會,也可以將資歷查核對象作為「推薦人」,建議在選擇資歷查核對象時,要確定對方清楚了解你的處事風格、工作能力,且願意替你「背書」,因此,在職時請和公司同事、主管們維持友好關係,並事先提醒資歷查核對象、溝通好 Reference check 的事宜;而若為剛出社會的新鮮人,則可以尋求教授、專題指導老師、實習機構主管等推薦。
以下提供幾個常見且適合的資歷查核對象做參考:
進行 Reference check 時,資歷查核對象(推薦者)和被推薦者的角色都相當重要,以下針對兩個角色分別提供幾個小技巧,讓 Reference check 成為求職時的加分項目!
🗣 資歷查核對象(推薦者)
🗣 被推薦者
Reference check 問題通常圍繞在工作與職涯上,例如:工作經歷、人格特質、共事經驗等,建議資歷查核對象(推薦者)可以事先為常見的 Reference check 問題想好答案,幫助被推薦者成功獲取心儀的職位。
常見的 10 個 Reference check 問題:
Cake 全新推出職場能力評價,希望能讓求職者能以更輕鬆、簡單的方式累積自己的能力評價內容!藉由職場能力評價,人資在招募時也可以快速了解求職者在過往同事與主管眼中的樣貌、專業能力,不用再經過繁雜的資歷查核流程,加速招募效率!
求職者可以透過 Cake 的職場能力評價功能,每半年定期請同事/客戶/主管給予能力評價,或是在完成大型專案時,請相關人員給予你在這場專案中的評價,透過實際案例,累積職場聲譽,對於未來求職還是職涯發展都能有顯著的加分效果!
同時,企業雇主也可以透過職場能力評價,快速審核你的能力,不用再請你提供名單打電話,或是填寫完整資歷審核表單,省去處理 Reference Check 的繁瑣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