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KEA 面試分享】IKEA UX 設計師面試,準備方向、面試心法一次公開!

邀請 Kevin 分享 IKEA UX 設計師的面試流程

2021 年初時,我收到 3 間來自總部的 UX 設計師面試邀請,分別是半導體的 ASML、德國家電 BOSCH、還有賣肉丸兼賣家具的 IKEA。最後我選擇進入 IKEA,一個讓我大開眼界,非常有意思且具有文化感染力的公司。

而作為總公司目前唯一一個會說中文的設計師,目前我也正在適應新團隊與截然不同的挑戰。本篇文章分享將著重在當時為面試所做的準備,並記錄面試過程中碰到印象深刻的問題與一些我回答的思路。希望透過文章給想到歐盟、跨國大企業工作的設計師朋友們一些準備的方向。

本文經 Kevin 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一、面試前的 2 大準備

求職時能通過第一階段履歷的審核,代表面試官對你是感興趣、是好奇的。接下來就是如何準備、整理好自己的思路,在面試的過程中可以精準地回答問題、表達自己。下面提供面試前可以準備的兩大方向:

面試心態一:了解自己

面試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讓面試官們了解你,如果自己都不清楚各個面向的自己,又怎麼能說服他們錄取你呢?在準備面試的過程,我發現工作 1 年多來,雖然對於工作逐漸上手,能做出許多設計貢獻,也與同事間的合作越來越順暢,不過這樣的日子也讓我漸漸少了反省自己的機會,好好重新審視自己的目標。剛好因為這幾場面試的關係,讓我能稍微停下腳步,看看自己。

當時情況:因為是在偏小型新創公司,我累積了很多不同功能開發的設計經驗、與大老闆/利害關係人討論提案的機會、並有機會導入一些過去沒有的設計流程與制度標準;不過伴隨而來的顧慮是,缺乏與設計師們/跨部門合作的經驗、也較不清楚企業級的設計開發流程等。

我的方法:我當時從「內在」跟「外在」去分析自己的目標,用 SWOT 分析法,先找出個人能力的優劣勢,再看現在的公司、同事、主管,整體環境的優劣勢。

SWOT 分析法

SWOT 分析以四的單字組成,分別為 優勢 (Strengths)、弱勢 (Weaknesses)、機會 (Opportunities)、威脅 (Threats)。

SWOT 會畫成四個象限,把優勢、弱勢、機會、威脅,歸納重點後以條列方式寫在格子裡,然後針對 SWOT 分析結果提出具體的行動方案,幫助自己理解下一階段要執行的目標。

這樣的分析除了可以審視目前的工作是否還值得留下來繼續努力,也可以清楚自己有哪些非換不可的工作理由。同時將 SWOT 分析套用在面試問答上,在面試官詢問「為什麼要選擇你?」時,自己能清楚表達:離開現任公司的原因?想加入他們團隊的原因?為什麼你是他們理想的設計師?等面試問題。

🍪 小 tips:SWOT 分析法也能用來觀察現在的自己轉換到國外工作的優劣勢和潛在的機會與風險。透過分析理性地去看待自己,進而更好的找到職涯的下一階段方向。 

面試心態二:了解公司與工作

這一個環節,我將會直接從招募資訊開始剖析。以下圖資訊為例:

IKEA 部分招募內容

每間公司的招募介紹不盡相同,部分的公司的會直接描述工作內容,也有一部分公司會在開頭簡單講述一下公司背景。而這個地方就是一個了解公司理念和價值觀的好機會。

藉由簡介可以先看看公司怎麼描述他們的營運,怎麼講述他們認為的理想人才該有的特質。藉由這些關鍵字詞,好好審視過去的經驗是否展現了這些特質,或是這些價值是否就是自己在追尋的目標!這些相較無形的形容很多時候比工作經歷來得重要,畢竟大家在找的是一起長久共事的同事。如果這些價值與信念能讓你感到躍躍欲試,那是最棒的狀態,請好好在面試的過程中展現出來,那個態度與神采是騙不了人的,會非常有感染力。

工作細節可以檢視職缺是否適合自己

從工作描述 (Job Description) 中去找到團隊的合作方式,具體的職責內容,這邊的關鍵字可以用來提醒自己作品集是否有缺漏的部分,或是在面試中可以強調的地方。

通常大公司在工作職責上會分的很細,除了文件的描述,也可以在面試過程中先向面試官詢問清楚。不要很開心地說完自己的使用者研究內容如何推導出好的設計提案後,面試官卻說他們想找的是專門做原型測試的人才。面試當下才發現兩邊的期待都有落差,那是最可惜的。

二、面試第一階段:
文化、熱情、期待

以自己的經驗而言,第一階段面試通常是由 HR 以電話或是視訊做半個小時的面試。這階段的面試準備不外乎就是兩個方向:「對公司的文化認同」以及「自己對職位的期待」,透過兩點去延伸各種問題,讓自己做好準備。

了解自己是否符合、認同公司的文化價值

以我的面試經驗來說,IKEA 的 HR 是我遇過最執著這個問題的,為什麼想加入 IKEA?除了大公司的資源(我的答案)還有其他想加入的原因嗎?為什麼想來 IKEA 做 UX?你對進入 IKEA 有什麼期待?

而現在進入公司的我也體會到這個問題的重要,因為整個公司環境下,夥伴們真的從上到下都非常重視 IKEA 的文化和傳承。

了解對於這個職位、設計工作的熱情和期待

面試時,HR 具體可能會問到的問題有:過去工作碰到的挑戰、工作喜歡與不喜歡的地方。而職缺的部分比較特別的職缺的部分比較特別的是ASML有問到期待管理層能給這個職缺什麼樣的協助。IKEA 面試時,主管則是從他的角度描述完對這職位的期待後,反過來再問你對這份工作是否有符合你的期待。

在這階段我也有被問到對於薪水待遇的期望,所以面試前的功課要準備好。在準備面試時,可以好好看一下公司背景資料,面試的過程中也可以多問問面試官,公司對職位的定位與公司價值等,把彼此的期待拉得更近一些。

🍪小 tips:我的經驗是大公司都會很在意且重視員工的價值認同,因此面試時會特別觀察面試者對於設計的熱情跟豐富的經驗是特別聚焦在什麼地方(因為往往職務都會很專精在設計的某一塊)。

三、面試第二階段:

能力、合作、溝通

有了前面初步的了解,這個階段會更著重在專業能力,跟解決問題的邏輯。

專業能力:

  • 請講述一個設計心理學是如何應用在你過去的設計上?
  • 為什麼那個項目不考慮做市場測試而是內部測試?
  • 這這個項目中你是如何發想出不同的解決方案,又如何收斂?
  • 如果沒有所謂的競品,你會怎麼辦?

合作與溝通:

  • 如果產品經理覺得你的方案他不能接受,你會怎麼做?
  • 你喜歡在設計初期就得到快速的回饋嗎?為什麼?
  • 如何面對批評、回饋? (幾乎每家必問)

🍪小 tips:聽到沒準備過或從沒想過的題目時肯定會感到錯愕,但務必提醒自己先冷靜下來,不需要急躁地拋出答案(這也是我常犯的錯啊)。

如果覺得資訊不夠清楚,可以再詢問一次面試官,最怕的是你覺得你回答了問題,但卻不是對方想聚焦的地方,當腦袋有不止一個回答的方向和角度時,我會提出問題來討論,面試官通常都很樂意分享更多想法,讓你能更精準地回答,替面試加分許多。

四、面試第三階段:

實作挑戰與應變

因為是線上面試,我當時把流程筆記寫下來,直接貼在電腦後面的牆壁上提醒自己

不一定每間公司都有回家作業、或是現場實作的環節,像 IKEA 就完全沒有。這邊我想提一下在 BOSCH 面試時候碰到的白板挑戰 — Whiteboarding Challenge

白板挑戰:

面試者會在面試當下收到一個設計問題,可能是隨機的一個訂餐 APP 開發的構思,或是針對該公司的某個功能的改善。重點不在你多有創意、能給出多少點子,而是看你解決問題的思考邏輯,還有如何跟面試官互動與討論問題。

我的 White boarding 模板:

這是我第一次被告知要做這個挑戰,當時查了很多資料,做了不少筆記,也寫了一個模板幫助我在面試作答時能提點自己,確保所有解決問題的思路都面面俱到。

過程中,我分了三大類別幫助在發想概念前,先好好把問題定義清楚:

 1. 理解使用者的 4 個 W

  • WHO-
    為什麼(這APP、這功能、這個改版)對使用者來說很重要?
    ○ 有什麼使用者類型?
    ○ 
    對於他們的行為跟問題,有什麼前提假設?
  • WHAT-
    ○ 使用者的需求是什麼?
    ○ 他們的痛點是什麼?
  • WHERE-
    ○ 使用情境是什麼?找到 Use cases
  • WHEN-
    ○ 在使用者旅程中(User Journey),他們在哪個部分會碰到這個問題

2. 目標

  • 使用者的目標(產品的 Vision)
  • 商業的目標 (KPIs,如何評估成功)

3. 假設與限制

在定義問題的過程中,因為時間和研究深度的關係,我們會發現許多得先放著的假設條件。譬如在設計登機通知 app 時,我會假設使用者事先已經做好線上 Check in,所以我們可以取得使用者的基本資料。列出這些條件,能讓自己的設計方案更聚焦,也告訴面試官你想的夠透徹。

很多文章分享提到可以多跟面試官交流,一起把問題定義清楚,我當時也是抱持這樣的期待,但並沒有。在我的那場面試中,公司的設計師丟出問題後就一問三不知,得完全靠自己一步步的把問題推敲清楚。不過也要記得,在思考問題時心中的想法都要說出來、寫下來給面試官看,且告訴他們接下來你想怎麼做,讓他們能看到你的思路,清楚了解你的想法是很重要的。

五、面試最終階段

順利通過前面階段,基本上對於工作是否錄用已成定局。接下來的環節,我是收到通知將和整個部門的主管聊聊天,主要是想看看我這個人,與我相處的過程是否融洽。

我當時是準備了一些工作方面的問題來請教,不過沒想到會議一開頭,大老闆就直接反問我有什麼想問他的,一開始還擔心問題會不會不夠用,但後來發現,我們在做菜和古董打字機方面都滿有心得,相談甚歡。結束以後也很快就收到 email 通知接下來的入職流程。

🍪 小 tips:面試不是只看未來跟你工作的情況,同時也會看未來跟你相處的樣子。對於聊天環節,可以想想自己對生活中熱忱,有什麼樣的小故事、碰到什麼有趣的際遇,讓他們能更了解你。

補充:面試提問

每階段面試的最後,我都會準備至少三個問題。針對面試官是誰、面試的環節進度,著手準備對應的問題詢問。以下提供我在不同的面試環節所設想的問題:

  • 對 HR:針對面試的流程、個人成長的機會去提問
  • 對設計師和主管:了解他們對這個職位的期待,希望能給團隊帶來什麼幫助,還有它的職涯發展機會
  • 對部門的大老闆:可以詢問整個部門的發展方向,目前碰到什麼挑戰,他看過能勝任這份工作的同事們,應該要具備什麼樣的特質和能力?

Bonus:3 大要點準備作品集

運用 3 個核心問題,定位作品集方向與設計

對於作品集的介紹,我一樣設想三個核心,並針對重點進行延伸:

作品集方向一:問題是什麼?

我不會著墨太多在描述問題,而是著重在我怎麼定義出這是個問題。設計師的工作就是解決使用者的困擾,不過別急著就討論起解法,先把問題框清楚、畫明白,解決方案才能正中靶心。

作品集方向二:該如何解決?

講述解決問題的邏輯,讓面試官可以想像就算未來交付給你不同的專案,你也有一套清晰的思路與設計方法來幫他們解決問題。

範例 01:如果這個項目是聚焦在使用者心理(例如:對小新創公司的不信任感、對全新產品的風險擔憂、或是不同經驗使用者的心理模型),這樣的問題我通常會從文獻研究找出使用者行為背後的脈絡,有什麼可以解決的應用方法,然後從中發展出具體的設計方案。

範例 02:如果是流程和介面設計出了問題(例如:使用者在 App 上很常迷路、操作時常點錯、對某核心功能不感興趣),我則是從定義使用者的核心目標為起點,搜集信息(利害關係人訪談、問卷搜集、原型測試…等),再發展可行的設計方案,然後延伸下去。

作品集方向三:帶來哪些成果?(有具體數字為佳)

解決問題不能只是口說無憑,在最後的 take away 應該讓面試官能清楚看到你的設計具體能帶來什麼改變。除了設計的前後改變,應該也要有使用者的反饋、或是具體的數據佐證,讓面試官能看到因為你而帶來的商業價值。

我覺得面試就是一個審視自己的絕佳機會。在繁忙的工作之餘,能再次想起自己對設計的熱情是什麼,正視自己的強處與弱點,同時也找到能讓自己變得更厲害的地方。

備齊了這些答案,在職場跟求職市場上才能看得清楚,知道自己想做什麼,知道自己接下來還可以怎麼走。希望這些交手經驗和想法,能給看到這邊的你一些幫助,祝順利!有緣荷蘭相見吧!

人物小檔案:Kevin 

在歐洲邁向第六年的生活,歡迎透過 Medium 聯繫。

目前擔任 IKEA 總部的 Lead of navigation design,與團隊致力於打造一間前所未有的數位化智慧圖書館,在任何時刻把最重要的知識與資訊傳達給員工是這個計畫的核心目標。

本文經 Kevin 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訂閱 Cake 人資週報,獲得:
  1. 雙週一篇趨勢新知
  2. 每季一本電子書
  3. 行銷招募的系統化做法

Resume Builder

Build your resume only in minutes!

More Articles you might be interested in

Latest relevant articles
Success Stories
Aug 30th 2024

Stripe X BBPOS:職缺機會大揭秘、內部員工分享第一手工作觀點!

作為全球最大金融支付公司 Stripe 的旗下公司,BBPOS 一直致力於推動實體支付和軟硬整合技術的創新與發展。國際人才社群 Cake 透過講座邀請到 BBPOS 與 Stripe Terminal 的管理團隊和工程團隊,共同探討支付科技的應用場景與未來趨勢,分享在 BBPOS 與 Stripe Terminal 團隊的第一手工作經驗,以及集團在台灣接下來的策略佈局重點。如果你是軟韌體、硬體工程師,正在積極尋找工作機會,以下為你整理了本場講座的精華亮點,帶你快速了解 BBPOS 與 Stripe,找到突破性的下一個職涯發展機會!